《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赏析

  • sòng
    qiū
    weí
    luò
    guī
    jiāng
    dōng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lián
    jūn
    kuàng
    liǔ
    tiáo
    chūn
  • weí
    huáng
    jīn
    jìn
    hái
    jiā
    bái
    xīn
  • sān
    zhái
    wàn
    guī
    rén
  • zhī
    néng
    jiàn
    xiū
    weí
    xiàn
    chén

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相关标签:送别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如愿,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注释: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落第:考试落榜。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此指科举落第。
况复: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为客:作客他乡。黄金尽:用苏秦典故。《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这里指盘缠花光。
还家:回家。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宅:一作“地”。
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
为:一作“称”。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在这个时期,王维与丘为是好友,他们之间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交情深厚,曾经一起创作诗歌。

当时,王维正在京城担任官职,而丘为则遭遇了落第的不幸。王维对丘为的境遇感到同情和惋惜,他深知丘为的才华和努力,但却无法帮助他摆脱困境。尽管王维是京官,但他对自己无法为丘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感到非常抱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王维对丘为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对朋友遭遇困境的无奈和歉意。通过这首诗,王维表达了对丘为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无法帮助朋友的愧疚之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对丘为的怜惜和内疚之情。诗人通过描写丘为的困境和归途形象,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愧疚。同时,诗人也对黑暗政治和贤才被遗弃的现实表示了愤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

唐代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玩 一作:重)

送别

唐代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张判官赴河西

唐代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