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北门行》原文赏析

  • chū
    beǐ
    mén
    xíng
  • [
    táng
    dài
    ]
    bái
  • zhèn
    héng
    beǐ
    huāng
    xīng
    yào
    jīng
  • shū
    jīng
    diàn
    fēng
    huǒ
    zhòu
    lián
    guāng
  • zhú
    jiù
    biān
    róng
    chē
    sēn
    xíng
  • míng
    zhǔ
    ān
    àn
    jiàn
    xīn
    feī
    yáng
  • tuī
    chū
    měng
    jiāng
    lián
    dēng
    zhàn
    chǎng
  • bīng
    weī
    chōng
    jué
    shā
    líng
    qióng
    cāng
  • liè
    shān
    xià
    kaī
    yíng
    sài
    bàng
  • mèng
    dōng
    shā
    fēng
    jǐn
    jīng
    diāo
    shāng
  • huà
    jiǎo
    beī
    hǎi
    yuè
    zhēng
    juàn
    tiān
    shuāng
  • huī
    rèn
    zhǎn
    lóu
    lán
    wān
    gōng
    shè
    xián
    wáng
  • dān
    píng
    dàng
    zhòng
    luò
    bēn
    wáng
  • shōu
    gōng
    bào
    tiān
    xíng
    guī
    xián
    yáng

原文: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相关标签:乐府战争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北方,胡虏横行,胡星闪耀着光芒。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注释:出自蓟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虏阵:指敌阵。
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
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
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明主:英明的皇帝。
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毂(gǔ):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开营:设营,扎营。
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
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楼兰:古国名。
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出自蓟北门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一年(752),是唐朝盛世的时期,也是李白创作活跃的年代。当时,李白正在北游蓟门,这是一座位于边塞的城门,面对着广袤的边塞风光。在这个时刻,李白的内心被边塞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于是他决定将这种感受化为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境。

边塞风光是独特而壮丽的,它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在边塞,李白目睹了广袤的草原、奔腾的河流和高耸的山峦,这些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到了边塞士兵们的英勇和坚韧,他们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守护着国家的安全。这一切都让李白感到无比敬佩和感慨。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创作了这首诗。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边塞生活的敬意。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广袤的草原、奔腾的河流和高耸的山峦,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边塞人民的坚韧。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边塞士兵们的敬佩和对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热爱和对边塞生活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边塞士兵们的敬佩和对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和创作力,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被誉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诗歌才华,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首诗成为了李白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出自蓟北门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将匈奴君长俘虏,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这里描绘了战胜强敌的壮举,展现了汉军的英勇和智慧。最后两句“朝廷永无北顾之虞,万里长城永不倾”,表达了胜利的意义,预示着朝廷永远不再担心北方的威胁,万里长城永远不会倒塌。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发,展现了汉军将士的英勇和坚定,歌颂了他们为国家保卫边疆的壮举,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出自蓟北门行》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效古诗

南北朝 范云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代扶风主人答

唐代 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岐阳三首

金朝 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