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长相思·汴水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对《长相思》这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提到了词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使用了三个“流”字来描绘水的曲折流动,以及两个“悠悠”来增添愁思的绵长。特别是月光的描绘更加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文章认为这首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文章提到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人文人喜欢歌咏的题材之一。古诗中常用“长相思”三字来表达相思之情。作者列举了一些古代诗人对长相思的描写,以及白居易这首《长相思》的特定相思对象——他的侍妾樊素。樊素善歌《杨柳枝》,因此又被称为柳枝。樊素离去后,作者对她的离去感到十分伤感,这首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文章接着分析了词的上阕和下阕。上阕描写了樊素回南的必经之路,作者望着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象征着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樊素也永远离开了作者。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都似愁恨凝聚而成。下阕则抒发了作者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然而,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
最后,文章指出这篇作品虽然形式短小,但运用了回环复沓的句式和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以及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使相思之痛和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营造出绵远悠长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对《长相思》这首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长相思·汴水流》鉴赏详情»
The input does not contain any JSON tokens. Expected the input to start with a valid JSON token when isFinalBlock is true. Path: $ | LineNumber: 0 | BytePositionInLine: 0. 《长相思·汴水流》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