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原文赏析

  • zuì
    zèng
    liú
    èr
    shí
    shǐ
    使
    jūn
  • [
    táng
    dài
    ]
    bái
  • weí
    yǐn
    beī
    tiān
    jiǔ
    yǐn
    jūn
    zhù
    pán
  • shī
    chèng
    guó
    shǒu
    weí
    ěr
    mìng
    rén
    tóu
    nài
  • yǎn
    fēng
    guāng
    cháng
    mǎn
    cháo
    guān
    zhí
    cuō
    tuó
  • zhī
    beì
    cái
    míng
    zhé
    èr
    shí
    sān
    nián
    zhé
    tài
    duō

原文: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相关标签:友情劝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拿过我的酒杯斟满美酒同饮共醉,与你一起拿着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但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注释:
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箸(zhù):筷子。
举:抬。
蹉跎(cuō tuó):不顺利,虚渡光阴。
合被:应该被。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例:《说唐全传》:合当归位。
才名:才气与名望。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826年,当时是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和白居易都结束了他们在地方上的官职,返回洛阳。刘禹锡曾经担任和州刺史,而白居易则是从苏州返回。在两人在扬州相遇后,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醉酒的状态下写的,他将这首诗献给了刘禹锡,以表达他对刘禹锡的敬意和友谊。这首诗以二十八位使君为题材,每一位使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华。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赞美了刘禹锡和其他使君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刘禹锡的祝福。

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他们在地方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他们在扬州相遇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敬意和友情。这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之间互相赞赏和支持的文化氛围。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展示了白居易的才华和创作风格。白居易以他的诗词才华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也展示了他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对友谊的赞美,以及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后,白居易醉酒时写下的《醉赠二十八使君》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刘禹锡和其他使君的敬意和友情,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和赞赏,同时也展示了白居易的才华和创作风格。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白居易与他的两位好友元稹和刘禹锡之间的友谊以及对刘禹锡的赏识和抱怨。文章首先介绍了白居易与元稹的深厚友谊,以及晚年与刘禹锡的关系。接着引用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他与刘禹锡相互赏识、把酒言欢、吟诗作乐的情景。然后,文章分析了诗中表达的对刘禹锡的赏识和抱怨,指出诗人对刘禹锡的才华赞赏,但也对他的命运不满和愤怒。接着,文章描述了刘禹锡的命运坎坷和白居易的愤怒失望,以及对刘禹锡的同情。最后,文章提到刘禹锡回赠了一首诗,并对他的诗进行了评价,认为他的诗更能体现乐观、豁达的状态。然而,白居易的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坦率、真诚,敢于直言。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村居苦寒

唐代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池鹤二首

唐代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乱鸡群里 一作:乱群鸡里)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寒闺怨

唐代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