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

  • qiū
    jiāng
    xiǎo
    chū
    mén
    yíng
    liáng
    yǒu
    gǎn
  • [
    sòng
    dài
    ]
    yóu
  • sān
    wàn
    dōng
    hǎi
    qiān
    rèn
    yuè
    shàng
    tiān
  • mín
    leì
    jìn
    chén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nián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相关标签:小学古诗忧国忧民同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河长长地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高高地耸入云霄触及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他们渴望着王师北伐,盼望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三万里:表示长度,形容黄河的长,是虚指。
河:指的是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华山的高。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的是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北方的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有摩擦、接触或触摸的意思。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他们却认同南宋王朝的统治。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非常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92年的秋天,地点是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当时正值南宋时期,中原地区被金兵占领已经超过六十年。诗人陆游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中的一首。尽管已经是初秋,但仍然酷热难耐,使得陆游无法安睡。在天将破晓之际,他走出篱门,内心充满愤怒和悲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是在抨击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对金人的妥协。他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和遗民的眼泪,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愤慨和对南宋政府的不满。整首诗情感激烈,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河和遗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五千仞岳上摩天”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又表达了对遗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南宋政府的批评。整首诗以悲愤的情感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沈园

宋代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雪夜感旧

宋代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懹成都十韵

宋代 陆游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
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
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
壮士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凤。
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管晨霜重。
一梢红破海棠回,数蕊香新早梅动。
酒徒诗社朝暮忙,日月匆匆迭宾送。
浮世堪惊老已成,虚名自今笑何用。
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
北窗风雨耿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