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文赏析

  • wén
    zhāng
  • [
    sòng
    dài
    ]
    yóu
  • wén
    zhāng
    běn
    tiān
    chéng
    miào
    shǒu
    ǒu
    zhī
  • cuì
    rán
    xiá
    rén
    weí
  • jūn
    kàn
    qiǎo
    zhuō
    liǎng
    shī
  • hàn
    zuì
    jìn
    xiān
    qín
    shū
    chún
  • weí
    zhě
    háo
    zhú
  • hòu
    kuí
    zuò
    qiān
    zài
    shuí

原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相关标签: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
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
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

注释:
粹然:纯粹的样子。瑕疵:本谓玉病,这里指文章的毛病。
人为:人力所为,与“天成”相对。
彝器:也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无施:没有施加人力的影响,意谓是“天成”的。
汉:汉代。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
固:本来。淳纯:质朴敦厚。漓:浇薄。这两句说:汉代与先秦紧接,可是在淳厚和浇薄上,表现得已经很不同了。言外是说,汉代较薄,先秦淳厚。
胡部: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当时称“胡部新声”。
豪竹:竹制的乐器。哀丝:弦乐器。
后夔:人名,相传为舜的乐官。
期:约会。这两句说:后夔已成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再写乐曲了,千年以来,还有谁会创作出他那样“纯粹无瑕疵”的乐曲来? 《文章》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创作文章的一些见解和观点。作者认为,所谓的“天成”并不是指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长期积累的感性印象和深入思考的结果。作者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点,提出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最后,作者感叹不能再次见到夔的存在。

作者认为,好的文章应该做到“纯粹无瑕疵”和“巧拙两无施”。这意味着文章应该追求纯粹的表达,没有瑕疵和瑕疵,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巧妙或过于拙笨的表达方式。作者引用了清人刘熙载的观点,认为锻炼是提高文章水平的关键。刘熙载认为,西江名家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通过锻炼而归于自然。放翁本人学习西江文人的经验,也认为文章本身是天生的,而妙手偶得之。通过平时的锻炼,可以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作者对于创作文章的态度和观点。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是基于长期积累和深入思考的结果,同时也需要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章》简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浣花女

宋代 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宋代 陆游

忆昨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
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临江仙·离果州作

宋代 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