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原文赏析

  • shū
    huái
    怀
  • [
    táng
    dài
    ]
  • mǎn
    yǎn
    qīng
    shān
    weì
    guò
    jìng
    zhōng
    bìn
  • zhī
    yán
    xuàn
    lǎo
    zhuàn
    shì
    dào
    zhōng
    nián
    shì
    gēng
    duō

原文: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相关标签:感慨时间岁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眼望去青山依依,只是没有闲情游过。镜中的我已经鬓发苍白,满心无奈又能如何呢?
少时忙碌,原想着到老了就轻松自在,哪知现在人到中年,才发现尘事更多。

注释:
书怀:书写胸中的感怀。
无那:无奈,没有办法。
旋:很快。 《书怀》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同时巧妙地描绘了中年人独特的人生体验。诗的前两句咏叹了时光的流逝,青山的美景既是实指,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美好风景。然而,这些美景不能被贪婪地欣赏,暗示了人生中许多错过或不得不错过的遗憾。接下来的三句揭示了作者怅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岁月催人老和人生多事。诗中的第二句写道,作者还没有充分领略人生的美好,但当他再次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鬓角已经如同霜雪一般。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白发,而是用无奈的语气表达了对鬓丝变白的无奈和无奈。诗中的“无那”和“何”并没有具体指代,也没有明确提到“白”、“霜”、“雪”等词,但却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岁月的不可抗拒,给人以浓厚的岁月沧桑之感,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年华飞逝而自己的成就尚未完成的怅惘之情。诗的后两句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作者曾以为自己很快就会老去,那时就可以享受清闲,但没想到已经到了四十岁,反而面临更多的杂事。中年人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人生经历已经非常丰富,可以说大多数滋味都已经尝过,胸中百味杂陈,但又难以言喻。与此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事业鼎盛的时候,往往需要同时应对各种杂事和冗务,让人应接不暇。这两句诗生动地表达了中年人普遍怀有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呼应了诗的开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将中年人的人生体验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怀》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牧的照片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人。为了与同为杜姓的杜甫区分,人们常称他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双璧。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杜樊川”。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细腻,以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牧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杜牧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他生于公元803年,但死亡的确切时间并没有记录下来。根据推测,他大约在852年左右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婉约派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美。

猜您喜欢

沈下贤

唐代 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送国棋王逢

唐代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代 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