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原文赏析

  • zhāng
    shí
    shè
    sān
    yǒng
    liú
    huā
    /
    liú
  • [
    táng
    dài
    ]
    hán
  • yuè
    liú
    huā
    zhào
    yǎn
    míng
    zhī
    jiān
    shí
    jiàn
    chū
    chéng
  • lián
    chē
    diān
    dǎo
    qīng
    tái
    luò
    jiàng
    yīng

原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相关标签:咏物抒情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初结的小果。可惜此地没有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注释:照眼: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
时见:常见。子:指石榴。
可怜:可惜。
无车马:无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
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
绛(jiàng):大红色。
绛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十一旅舍题写的,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张十一是诗人的一位好朋友,当时诗人和张十一都被贬谪。正是因为这种境遇,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千家诗》在历代的传刻中错误地将此诗的作者标注为朱熹,这是后人的误解。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诗以描绘五月里石榴花盛开的景象为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喜悦。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石榴花无人欣赏的情景,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为主,同时寄托了人生哲理。

首先,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五月里石榴花盛开的繁茂景象,特别是用“照眼明”这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的美丽。诗人不仅描写了花,还表达了看花人的愉悦心情。接着,诗人描述了石榴花生长在偏僻地方,没有人去损害它的花枝,红色的花朵落在青苔上,与绿色相映成趣,画面非常美丽。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无人来赏花的喜爱,希望花朵能够自然地开放和凋落,而不被车辙和马蹄踩踏。

接下来,诗人通过抒发感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来烘托石榴花的美丽。然而,即使花开得再美,最终还是会寂寞地凋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暗喻了自己和被贬谪的朋友们,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愤懑。诗中的“颠倒”二字更是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判。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为主,展现了诗人浓郁的情趣和丰富的文思。诗意和描述的骤变,隐藏在似乎平淡实在的语句中,使诗意突然转深,同时也展示了写作风格的变化特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无人欣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和对才华无法施展的愤懑。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判,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思想。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山石

唐代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晚春二首·其二

唐代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送孟东野序

唐代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