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杨巨源的官职称号,少尹是指他在河中府的职位。
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摆设宴席:准备宴席。
饯行:为离去的人送行。
贤明:聪明、明智。
史书:历史书籍。
擅长:善于、精通。
形象:形态、外貌。
光彩照人:形容非常出色、耀眼。
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的官职,负责教育学生。
禀白:向上级报告。
丞相:宰相、总理。
并论:相提并论、比较。
攀附:依附、靠近。
公卿之末:指在公卿中的末位。
俸禄:官员的薪水。
冷落寂寞:被冷落、被忽视。
奏明:向上级奏报。
府:地方行政区域。
继续:延续、传承。
铺张渲染:详细描写、渲染。
冷落寂寞:被冷落、被忽视。
敬重:尊敬、重视。
慰勉:安慰、鼓励。
应和:回应、应答。
中古:指唐宋时期。
士大夫:指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归宿:归属、归处。
荐举:推荐、举荐。
鹿鸣:古代宴会的名称。
指着:用手指着、指向。
钓鱼、游戏:指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社庙:村庙、祠堂。
享受祭祀:接受祭祀、受到尊敬。
《送杨少尹序》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君巨源是唐代贞元五年的进士,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诗名闻名于世。在官场上,他曾担任国子司业一职,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然而,当他年满七十岁时,他决定告老还乡,结束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辉煌岁月。
这一决定引起了作者的极大赞赏和敬佩。作者深知在古代社会,官员的地位和权力是无比珍贵的,而杨君巨源却能在年老之际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一切,选择回归故乡,这种胆识和洒脱令人钦佩。
为了表达对杨君巨源的敬意和赞赏,作者决定写一篇序文,以张扬他告老归乡的事迹,以振古风。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杨君巨源的选择,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励后人,勇敢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和幸福。
在这篇序文中,作者将以优美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描述杨君巨源告别官场的场景和他内心的挣扎。同时,作者还将通过对杨君巨源的赞美,展现他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情厚意。
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发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杨君巨源告老归乡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定,更是对于人生价值和幸福的一种追求。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传递出这种追求和勇气,激励读者勇敢追寻自己内心的真正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送杨少尹序》创作背景详情»
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即士大夫们将官职视为家庭,一旦离开官职就无所归属。而杨君的告老归乡则是与这种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他选择了回到故乡,回到自己的家庭,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重视。接着,作者描绘了杨君归乡的情景,他在乡间行走,欣赏自然风景,与乡亲们交流,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宁静。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杨君的归乡情趣,更突出了告老归乡的意义,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归属感。最后,作者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结,表达了对杨君的敬佩和对告老归乡的肯定。这句诗意味深长,传达了人生短暂,但内心的追求和价值却能永存于世间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杨君告老归乡的意义,以及作者对这一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送杨少尹序》赏析详情»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
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