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原文赏析

  • sòng
    yáng
    shào
    yǐn
  • [
    táng
    dài
    ]
    hán
  • shū
    guǎng
    广
    shòu
    èr
    nián
    lǎo
    cháo
    weì
    ér
  • shì
    gōng
    qīng
    shè
    gòng
    zhàng
    dào
    mén
    wài
    chē
    shǔ
    bǎi
    liàng
    dào
    guān
    zhě
    duō
    tàn
    xià
    gòng
    yán
    xián
  • hàn
    shǐ
    zhuàn
    shì
    ér
    hòu
    shì
    gōng
    huà
    zhě
    yòu
    zhì
    jīn
    zhào
    rén
    ěr
    ruò
    qián
    shì
  • guó
    yáng
    jūn
    yuán
    fāng
    néng
    shī
    xùn
    hòu
    jìn
    dàn
    nián
    mǎn
    shí
    bái
    xiāng
    guī
    xiāng
  • shì
    cháng
    shuō
    jīn
    rén
    xiāng
    jīn
    yáng
    èr
    shū
    tiǎn
    zài
    gōng
    qīng
    hòu
    bìng
    néng
    chū
    zhī
    yáng
    hóu
    shí
    chéng
    mén
    wài
    sòng
    zhě
    rén
    chē
    liàng
    dào
    páng
    guān
    zhě
    yǒu
    tàn
    zhī
    weí
    xián
    fǒu
    ér
    tài
    shǐ
    shì
    yòu
    néng
    zhāng
    shì
    weí
    zhuàn
    èr
    shū
    zōng
    fǒu
    luò
    fǒu
  • jiàn
    jīn
    shì
    gōng
    huà
    zhě
    ér
    huà
    huà
    lún
  • rán
    wén
    yáng
    hóu
    zhī
    xiāng
    yǒu
    ér
    zhī
    zhě
    bái
    weí
    shào
    yǐn
    jué
  • yòu
    weí
    shī
    quàn
    zhī
    jīng
    shī
    zhī
    cháng
    shī
    zhě
    shǔ
    ér
    zhī
  • yòu
    zhī
    dāng
    shí
    èr
    shū
    zhī
    yǒu
    shì
    shì
    fǒu
  • jīn
    rén
    tóng
    tóng
    weì
    zhī
  • zhōng
    shì
    shì
    guān
    weí
    jiā
    suǒ
    guī
  • yáng
    hóu
    shǐ
    guàn
    xiāng
    鹿
    míng
    ér
    lái
  • jīn
    zhī
    guī
    zhǐ
    shù
    yuē
    mǒu
    shù
    xiān
    rén
    zhī
    suǒ
    zhòng
    mǒu
    shuǐ
    mǒu
    qiū
    tóng
    shí
    suǒ
    diào
    yóu
  • xiāng
    rén
    jiā
    jìng
    jiè
    sūn
    yáng
    hóu
    xiāng
    weí
  • zhī
    suǒ
    weì
    xiāng
    xiān
    shēng
    ér
    shè
    zhě
    zài
    rén
    zài
    rén

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送别序文

译文及注释

杨巨源的官职称号,少尹是指他在河中府的职位。

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摆设宴席:准备宴席。

饯行:为离去的人送行。

贤明:聪明、明智。

史书:历史书籍。

擅长:善于、精通。

形象:形态、外貌。

光彩照人:形容非常出色、耀眼。

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的官职,负责教育学生。

禀白:向上级报告。

丞相:宰相、总理。

并论:相提并论、比较。

攀附:依附、靠近。

公卿之末:指在公卿中的末位。

俸禄:官员的薪水。

冷落寂寞:被冷落、被忽视。

奏明:向上级奏报。

府:地方行政区域。

继续:延续、传承。

铺张渲染:详细描写、渲染。

冷落寂寞:被冷落、被忽视。

敬重:尊敬、重视。

慰勉:安慰、鼓励。

应和:回应、应答。

中古:指唐宋时期。

士大夫:指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归宿:归属、归处。

荐举:推荐、举荐。

鹿鸣:古代宴会的名称。

指着:用手指着、指向。

钓鱼、游戏:指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社庙:村庙、祠堂。

享受祭祀:接受祭祀、受到尊敬。 《送杨少尹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杨君巨源是唐代贞元五年的进士,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诗名闻名于世。在官场上,他曾担任国子司业一职,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然而,当他年满七十岁时,他决定告老还乡,结束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辉煌岁月。

这一决定引起了作者的极大赞赏和敬佩。作者深知在古代社会,官员的地位和权力是无比珍贵的,而杨君巨源却能在年老之际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一切,选择回归故乡,这种胆识和洒脱令人钦佩。

为了表达对杨君巨源的敬意和赞赏,作者决定写一篇序文,以张扬他告老归乡的事迹,以振古风。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杨君巨源的选择,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励后人,勇敢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和幸福。

在这篇序文中,作者将以优美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描述杨君巨源告别官场的场景和他内心的挣扎。同时,作者还将通过对杨君巨源的赞美,展现他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情厚意。

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发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杨君巨源告老归乡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定,更是对于人生价值和幸福的一种追求。通过这篇序文,作者希望能够传递出这种追求和勇气,激励读者勇敢追寻自己内心的真正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送杨少尹序》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即士大夫们将官职视为家庭,一旦离开官职就无所归属。而杨君的告老归乡则是与这种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他选择了回到故乡,回到自己的家庭,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重视。接着,作者描绘了杨君归乡的情景,他在乡间行走,欣赏自然风景,与乡亲们交流,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宁静。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杨君的归乡情趣,更突出了告老归乡的意义,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归属感。最后,作者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结,表达了对杨君的敬佩和对告老归乡的肯定。这句诗意味深长,传达了人生短暂,但内心的追求和价值却能永存于世间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杨君告老归乡的意义,以及作者对这一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送杨少尹序》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代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池上絮

唐代 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应科目时与人书

唐代 韩愈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
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