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注释:
晖:日光。
杨花:即柳絮。
纤质:指纤小的身躯。
凌:渡过,逾越;清镜:指池水。
湿却:湿了。
《池上絮》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韩愈描写柳絮的作品。诗中描述了微风不兴,柳絮满天的景象。诗人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边,静静地观察着柳絮轻轻地飘落在水中,纤细的绒毛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再也不能飞起。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情趣。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陶醉之情。诗歌的开头以写景起兴,后来转为比喻,堪称深入人心的佳作。
诗歌的开头以写景起兴,后来转为比喻。诗中表达了杨花只是为了照映自己而飞到水面上,却落入水中无法再飞扬的意境。诗句“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生动地描绘了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舞,装点着暮春,这是时节的必然,但为何要临水自照呢?人们也是如此,身处于天地之间,自然有自己的命运,却总是通过荣誉、权力、财富来展示自己。郭象在注释《庄子》时说,圣人不与物相对立。如果不与物相对立,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就不需要展示自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柳絮的飘落和被水浸湿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呼唤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虚荣和自我展示,而是要像大自然一样谦逊和自然。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池上絮》鉴赏详情»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
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其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