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原文赏析

  • xiāng
    zhōng
    chóu
    zhāng
    shí
    gōng
    cáo
  • [
    táng
    dài
    ]
    hán
  • xiū
    chuī
    jué
    jiào
    qiān
    xíng
    leì
    gòng
    fàn
    qīng
    xiāng
    zhōu
  • jīn
    lǐng
    yuán
    jiān
    yuè
    niǎo
    lián
    tóng
    tīng
    zhī
    chóu

原文: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必再因为贬官到南方而流下千行泪水了,今天我们不是乘坐一叶小船沿着湘江北上吗?
岭猿和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让北方人听了感到悲伤,因为今天我们得到了赦免,北归并且和好友一起同行,似乎猿鸟的声音也变得可爱起来,使人忘却了忧愁。

注释:
湘:指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湘中:指湖南郴州。
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
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
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805年,当时是唐顺宗永贞元年和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在公元803年,韩愈和张署都担任监察御史,但后来他们都被贬官。然而,在公元805年的春天,有一次大赦,韩愈和张署都被释放,并一起被派往郴州待命。同年秋天,他们被任命为江陵府参军。这首诗是韩愈和张署在赴江陵的途中创作的。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中。诗中描述了作者和张署遭贬后同时遇到赦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尽管对新任职务(江陵府参军)有些不满,但总体来说,诗中的喜悦多于悲伤,作者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在诗中,韩愈和张署二人同时遭贬,韩愈被贬为阳山令,张署被贬为临武令,都被安置在边远荒蛮的边塞之地。前途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恶劣曾经让二人壮志消失,感慨于仕途的浮沉不定和自己的遭遇而黯然泣下。然而,突然间大赦来临,他们得以脱离偏远的蛮荒之地,于是诗人止住了哭泣,“休垂绝徼千行泪”,和张署“共泛清湘一叶舟”,赶往江陵赴任。“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猿啼鸟鸣本是哀音,是孤寂、愁苦的象征,然而诗人在这里却故意写出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而觉得可爱,进一步将内心的喜悦表露出来。韩愈在这里使用了反话,使人觉得更有韵味。他的用心不可谓不巧,他的立意不可谓不绝妙。

整首诗以湘江泛舟的乐趣来排解过去的忧伤,以朋友情谊的温暖来慰藉当前的苦闷。诗中语言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和张署的遭遇和心情变化,展现了作者对于命运的反思和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运用了反话和象征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情感,是一首值得欣赏的作品。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湘中

唐代 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谴疟鬼

唐代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 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
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
”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
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
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
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