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歌》原文赏析

  • rǎng
  • [
    xiān
    qín
    ]
    míng
  • chū
    ér
    zuò
    ér
  • záo
    jǐng
    ér
    yǐn
    gēng
    tián
    ér
    shí
  • yǒu
    zaī

原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赞颂生活民谣劳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注释:
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击壤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时期,人们生活简单而宁静,没有战争和纷争的困扰。在这个和谐的时代里,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过着悠闲的生活,享受着岁月的安宁。

这位老人喜欢玩一种古老的游戏,名为“击壤”。这个游戏是用一根棍子敲击一个空心的陶罐,发出悦耳的声音。老人每天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拿起棍子,轻轻地敲击着陶罐,享受着这种简单而美妙的乐趣。

在一天的午后,老人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舒适。他拿起棍子,开始敲击陶罐,发出了一阵悦耳的声音。随着敲击的节奏,老人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就在这时,老人突然唱了起来。他的歌声清脆而悠扬,仿佛是大自然的声音在传达着某种信息。这首歌谣描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歌谣中流露出的喜悦和满足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宁静和和谐。

这首歌谣传颂了几代人,流传至今。它成为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成为了对未来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它让人们明白,和平与安宁是多么珍贵,而这种珍贵的状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和维护。

这首歌谣的创作背景,让我们回顾了原始社会时期的太平盛世,感受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和平与安宁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通过这首歌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击壤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描绘了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和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这首歌是由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击壤而歌的。歌词简洁明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歌谣赞颂了劳动,藐视了“帝力”。

这首歌谣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人们在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在太阳落下时回家休息。他们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是劳动人民自给自足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歌谣中的“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指“帝王的力量”,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与君王无关。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另一种解释是将“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强调了歌谣反对“天命论”的意味。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无论采取哪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它表达了人们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击壤歌》也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因为在帝尧时代之前,中国的歌曲历史较为模糊。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解释道:“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总之,《击壤歌》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民谣。它通过简洁的歌词和朴实的描绘,展现了上古时代人们自给自足、劳动充实的生活。这首歌谣赞颂了劳动的重要性,藐视了依赖于君王或天命的观念。它被认为是中国歌曲的起源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击壤歌》赏析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围绕一首民谣展开,该民谣描绘了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文章指出,这首歌谣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展示了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状态。

文章进一步解释了歌谣中的一句话:“帝力于我何有哉”。对于“帝力”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指“帝王的力量”,强调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另一种解释是将“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突出了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不管采取哪种解释,这首歌谣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文章还提到,《击壤歌》可能是中国歌曲之祖。这首歌谣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子。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叙事简练并结合抒情议论。开头四句连续使用排比句式,语势充沛。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通过对一首民谣的解读,展示了其描绘的太平盛世和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状态,同时探讨了歌谣中的“帝力”一词的含义。文章语言简练,观点明确,对歌谣的主题和艺术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击壤歌》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长发

先秦 佚名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南风歌

先秦 佚名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白驹

先秦 佚名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