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注释:
菀(yù):树木茂盛。
尚:庶几。
蹈:动,变化无常。
昵(nì):亲近。
俾(bǐ):使。靖:谋。
极:同“殛(jí)”,惩罚。
愒(qì):休息。
瘵(zhài):病。
迈:行,指放逐。
傅:至。
曷(hé):为什么。
矜(jīn):危。
《菀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位大臣名叫李宏,是朝廷中备受赞誉的忠诚大臣。多年来,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民谋福利,为皇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李宏被陷害成了叛逆的罪名。这个罪名是由他的政敌所捏造的,目的是要将他从朝廷中驱逐出去,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尽管李宏尽力辩解自己的清白,但是他的声音被掩盖在了政敌的阴谋之下。
最终,李宏被判处了流放,被迫离开了他曾经热爱的京城。他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甘,对这个不公正的命运感到愤怒。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自怜和绝望之中,而是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
在流放的日子里,李宏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他每天都面对着荒凉的山川和寂寞的夜晚,思念着他曾经的荣耀和快乐。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他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是他在流放期间写下的,它充满了他内心的怨恨和愤怒。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那些陷害他的人的愤懑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这首诗成为了他在流放期间唯一的寄托,也成为了他对抗命运的武器。
尽管李宏被流放,但他的诗歌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痛苦和愤怒,更展现了一个忠诚大臣的坚定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首诗成为了他在流放期间的创作背景,也成为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菀柳》创作背景详情»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比拟、劝戒和直白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王者的暴虐无常和诸侯的畏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不公和命运的不幸的愤懑之情。通过诗人的抒发,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无限感慨和怨恨,以及对于权力的质疑和对于正义的追求。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震撼和思考的力量。
《菀柳》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