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会干枯。有一位女子被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幸受煎熬。
在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会焦枯。有一位女子被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幸多苦恼。
在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会焦枯。有一位女子被遗弃,抽噎哭泣泪不干。抽噎哭泣泪不干,悔恨莫及空长叹。
注释:
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
蓷(tuī):益母草。《尔雅·释草》:“萑,蓷。”郭璞注:“今茺蔚也。叶似荏(萑),方茎,白华,华在节间,又名益母。”
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干(gān):干枯。
仳(pǐ)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仳,别,分别。
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之貌。叹:叹息。
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艰难:困难。郑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嘅然而叹,伤己见弃,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叹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
脩(xiū):干枯,败坏。一说长。
条:深长。歗(xiào):同“啸”,号,呼叫,悲啸之声。
不淑:不善。一说无用。
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啜:哽噎抽泣貌。
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叹声。一说句中助词。何及,言无济于事。及,与。郑笺:“及,与也。泣者,伤其君子弃己。嗟乎,将复何与为室家乎?”
《中谷有蓷》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风·中谷有蓷》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它反映了东周时期下层妇女的生活状况。这首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争议最少的篇章,从《毛诗序》到现代学者,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同意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己哀叹的怨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描述了夫妇之间关系日渐疏远,遭遇凶年饥馑时,家庭成员相互抛弃的情景。
这首诗歌以中谷有蓷为题,蓷是一种野生的蔬菜,生长在田野中。诗中的女子自称为中谷有蓷,表达了她的孤独和被遗弃的心情。她描述了自己在田野中采摘蓷菜的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家庭破裂的痛苦。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下层妇女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困境和无助。在东周时期,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控制。这首诗歌反映了妇女在家庭中被遗弃和忽视的现实,她们在困境中自我哀叹,表达了对家庭破裂和失去爱情的痛苦。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东周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妇女地位的困境。它揭示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权益和尊重。这首诗歌通过妇女的自我表达,展现了她们的坚强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它成为了《诗经》中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妇女地位和权益的思考和关注。
《中谷有蓷》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诗的主题和意义。全诗共分为三章,每章都表达了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的情感。作者通过描述春秋时代妇女被男子遗弃的情况,揭示了当时男权主义在社会伦理观念中的主导地位。女子因为择偶不慎,嫁给了一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陷入了自怨自艾的境地。这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诗歌的每节开头都以山谷中的益母草作为起兴。益母草是一种中草药,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来治疗妇女病和调养身体。诗歌以益母草作为起兴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益母草与妇女的关系密切,提到益母草可以让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和夫妻关系,通过联想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意境;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晒干的益母草可以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象征着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妇女命运悲惨的感觉。因此,“中谷有蓷”一句起到了隐喻、感情引导和启发联想的作用。
每章的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被薄幸丈夫抛弃后,她不仅仅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得出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结论。这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小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警示。通过吟唱出来,当然是对更多已婚和未婚妇女的提醒和劝告。在这位被抛弃的妇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这正是她灵魂中清醒而坚强的一面,给人们以启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遭遇不幸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和男权主义的影响。同时,诗歌运用益母草的形象和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展示了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和坚强的一面,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
《中谷有蓷》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