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在眼前,它高耸堂皇,仿佛与浮云齐高。
高楼上雕刻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有花纹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楼阁,阶梯有三层叠加。
楼上飘下了悲伤的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让人悲伤啊!谁能弹奏这首曲子呢?是那为齐君战死而悲恸,悲痛地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倾颓的女子。
悲伤的琴声清晰而悲伤,随风飘荡多么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缓缓慢地回旋。
在那琴声和叹息声中,抚琴而泪流的佳人慷慨地哀痛的声息不停。
不仅叹息琴声倾诉中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位知音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之中!
注释:
疏:雕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雕交错成花纹格子的窗。
阿(e)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适合表现哀怨的情绪。
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惜:痛。
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
《西北有高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遇到了一组十九首诗歌,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非常相似。这组诗歌在古诗中具有独立的意义,因此被编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作品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歌都是五言古诗,但却失去了原本的乐调和作者的姓名。
这组诗歌的编选背后可能有一些原因。首先,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相似,可能都表达了某种共同的主题或情感。其次,它们的艺术风格也相似,可能在诗歌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共性。这些相似之处使得它们在一起编选时能够形成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
这组诗歌的编选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们的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文学风潮和审美趋势。通过将这些诗歌编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展示当时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同时,这种编选方式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使得这些诗歌能够以一种整体的形式被传承和流传下来。
总之,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遇到了一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相似的十九首五言古诗。为了突出这组诗歌的独特性和整体效果,他将它们编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作品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这种编选方式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后人的欣赏具有一定的意义。
《西北有高楼》创作背景详情»
高楼听曲”的建筑物。但从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来看,这里的“高楼”更多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失意人的内心世界和追求。它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是一种寻找知音和理解的渴望。诗人通过描写高楼的壮丽和孤寂,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同时,高楼也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黑暗,使得有志报国的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整首诗通过高楼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悲凉和对于知音难觅的痛苦感受。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凄美,通过对于高楼和弦歌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音乐元素和建筑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应该注重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知音难觅的痛苦感受。同时,也可以从中反思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黑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