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汉武帝迷恋神仙,祈求长生,让方士烧炼金石药物,却只得到一缕青烟。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注释: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史记·孝武本纪》称其“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内传》称其“好神仙之道”。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喜爱西域汗血马,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马甚众。
烧金:指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迷信者认为服用可以长生。
厩:马棚。
肉马:指痴肥的马,凡庸的马。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贺创作这组诗的背景和时间。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由于岁月的流逝,他作为唐朝宗室的一支,已经被皇室遗忘。他生活在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生活清苦,只能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尽管他才华横溢,勤奋读书,诗名早已传扬,但由于没有得到有力人士的推荐,他始终没有得到赏识,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因此,他怀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被认为不是在一时一地创作的。吴企明的《李贺集》认为这组诗是在元和九年(814年)创作的,正值马年。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地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幽默的笔调,讽刺了汉武帝迷信求仙的荒谬行为和任用无能之辈的愚昧决策。诗人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将古代汉武帝炼丹求仙的故事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严肃而深刻的主题。
诗的前两句写了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情。汉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命令方士炼制丹药,耗费了大量的财富。然而,最终所得到的只是一缕紫烟。诗中的“得”字,虽然看似平常,但却寓意深远。它无情地嘲讽和讽刺了炼丹求仙的荒谬行为,以及对此行为的辛辣批评。这种运用“一字褒贬”的手法,使得诗中的讽刺更加生动有力。
接下来的两句写了马,与诗题紧密相连。诗人表达了汉武帝渴望飞升成仙的愿望,却没有养育能够飞天的天马,而是让平庸无能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来形容马的平庸低劣,非常精准。这些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们上天。这两句诗意深远,除了暗示汉武帝追求飞升的梦想破灭,还隐喻了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抛弃,而平庸无能之辈却被提拔,充斥朝廷。这种情况使得国家无法繁荣昌盛,无法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诗中的讽刺不仅针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迷信和昏庸,还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愚昧。
整首诗通过幽默的口吻,嬉笑怒骂地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古代故事和当时的政治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中的讽刺更加生动有趣。这种轻松爽快的表达方式,在李贺的作品中是比较罕见的。整首诗寓意深远,含蕴丰富,通过诙谐辛辣的笔墨,展现了严肃而深刻的主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鉴赏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