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注释: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坠:一作“堕”。
竹云:一作“行云”。
秋浦:秋日的水滨。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一作“鳞鳞”。
红泪:美女的眼泪。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陆游《入蜀记》卷六状其“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非常险要。
《蜀国弦》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奇特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李贺二十五岁的时候,他身处吴楚一带,创作了这首诗。
当时的吴楚地区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各种文学艺术活动都非常兴盛。这里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互相交流切磋,共同追求艺术的卓越。李贺作为一位年轻有才华的诗人,也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
在这个时期,李贺的创作风格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他的诗歌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独特的意象,常常以超凡脱俗的方式表达他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他的诗作不拘一格,既有古典的风韵,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贺在吴楚一带的生活和思考。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感悟,对于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仅仅是李贺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也反映了当时吴楚地区文化的繁荣和诗歌创作的热潮。李贺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对于当时文化氛围的回应和呼应。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成为了当地文人雅士们争相传诵的对象。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贺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时,身处吴楚一带,受到当地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的创作,更是对于当时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热潮的回应和呼应。
《蜀国弦》创作背景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