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柳恽》原文赏析

  • zhuī
    liǔ
    yùn
  • [
    táng
    dài
    ]
  • tīng
    zhōu
    bái
    cǎo
    liǔ
    yùn
    chéng
    guī
  • jiāng
    tóu
    shù
    xiāng
    àn
    shàng
    dié
    feī
  • jiǔ
    beī
    ruò
    lòu
    zhěn
    shǔ
    tóng
  • zhū
    lóu
    tōng
    shuǐ
    shā
    nuǎn
    shuāng

原文: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相关标签:和诗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水中的小洲上,白蘋茂密青翠,唐朝宰相柳恽骑马归来。
江岸上的山楂树散发出阵阵清香,岸上蝴蝶成群结队翩翩飞舞。
递上一杯箬竹叶露作为酒的祭品,弹奏一曲高雅的音乐送给他聆听。
红楼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水边,沙滩上的水温暖,一对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注释:
追和:两人或两人以上使用相同的题目或韵部进行诗歌创作,称为唱和。如果事后参与唱和,则称为追和。
柳恽:河东人,历任宋、齐、梁三朝的官员,擅长诗文创作,早有美名。他曾创作《江南曲》,第一句是“汀洲采白蘋”,李贺追和了这首诗。
白蘋(píng):水草的名字,叶子呈正方形,根生长在水底,叶子散布在水面上,五月开花,花色为白色。蘋与“苹”同义。湖州城东南有一个白蘋洲,柳恽担任吴兴太守时在这里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描述了柳恽从远处归来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樝(zhā)树:山楂树,高度约五六尺,果实圆形,类似梨但味道酸。樝与“楂”同义。也有一种说法是“栌树”。
箬(ruò)叶露:即箬下酒,湖州箬溪水酿造的酒味道醇美,俗称箬下酒。
玉轸(zhěn):琴上用来系弦子的柱轴,华丽的柱轴会使用玉制成。
蜀桐:古代称以益州白桐制作的琴瑟必定是名器,这里泛指琴的身体。
虚:琴的身体中空,因此称为虚。
沙暖:比喻居住环境舒适。
双鱼:比喻一对夫妻。 《追和柳恽》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而著称。这首诗《江南曲》是他在追和南北朝柳恽所作的《江南曲》之后创作的。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贺在入京应试之前曾到江南拜访他的十四兄,因此他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亲身经历。

在这首诗中,李贺通过描绘江南的风景和气候,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他用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如“烟波江上使人愁”、“绿杨芳草长亭路”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李贺对江南人文的关注和思考。他提到了江南的民俗风情,如“渔舟唱晚”、“莲叶舟轻”等,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他还通过描写江南的历史文化,如“古道西风瘦马”、“千古兴亡多少事”等,表达了对江南历史的思考和对兴衰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江南曲》是李贺在亲身经历江南之后创作的,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他对江南的热爱和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江南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追和柳恽》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李贺的《柳恽乘马归》进行解读。这首诗是李贺追和南北朝时柳恽的《江南曲》而作的,旨在表达离别后的欢聚之情。诗中采用了柳恽原诗所用的齐梁体,以清新的笔调描写夫妇相聚时的即景。

首联描写了汀洲上的白苹草和柳恽乘马归乡的情景,通过选取特有的景物,既表达了家乡的温暖,又道出了柳恽回乡的欢快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物是人非、柳恽仙去的意境。

颔联描写了江边和岸上的优美景色,通过描写“江头楂树香”和“岸上蝴蝶飞”,调动了读者的嗅觉和视觉,展现了家乡的可爱之处。

颈联表达了对柳恽的敬意,描述了夫妻团聚后的欢乐和恩爱。诗中提到“酒杯若叶露”,描绘了畅饮家乡美酒的场景,同时又提到“玉轸蜀桐虚”,暗示了弹奏古琴的情景,使相聚充满了诗情画意。

尾联描写了水中鱼儿竞游的景象,通过暗喻柳恽生命虽已逝去,但精神依然存在。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对柳恽的怀念,又展示了他的精神永存。

总的来说,李贺的《柳恽乘马归》是对柳恽《江南曲》的追和之作,通过清新的笔调和即景描写,表达了夫妻相聚时的欢乐和恩爱。这首诗以齐梁体的形式呈现,展现了李贺对柳恽的敬意,并通过暗喻的手法表达了柳恽精神的永存。 《追和柳恽》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贺的照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三月过行宫

唐代 李贺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浩歌

唐代 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官街鼓

唐代 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