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水中的小洲上,白蘋茂密青翠,唐朝宰相柳恽骑马归来。
江岸上的山楂树散发出阵阵清香,岸上蝴蝶成群结队翩翩飞舞。
递上一杯箬竹叶露作为酒的祭品,弹奏一曲高雅的音乐送给他聆听。
红楼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水边,沙滩上的水温暖,一对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注释:
追和:两人或两人以上使用相同的题目或韵部进行诗歌创作,称为唱和。如果事后参与唱和,则称为追和。
柳恽:河东人,历任宋、齐、梁三朝的官员,擅长诗文创作,早有美名。他曾创作《江南曲》,第一句是“汀洲采白蘋”,李贺追和了这首诗。
白蘋(píng):水草的名字,叶子呈正方形,根生长在水底,叶子散布在水面上,五月开花,花色为白色。蘋与“苹”同义。湖州城东南有一个白蘋洲,柳恽担任吴兴太守时在这里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描述了柳恽从远处归来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樝(zhā)树:山楂树,高度约五六尺,果实圆形,类似梨但味道酸。樝与“楂”同义。也有一种说法是“栌树”。
箬(ruò)叶露:即箬下酒,湖州箬溪水酿造的酒味道醇美,俗称箬下酒。
玉轸(zhěn):琴上用来系弦子的柱轴,华丽的柱轴会使用玉制成。
蜀桐:古代称以益州白桐制作的琴瑟必定是名器,这里泛指琴的身体。
虚:琴的身体中空,因此称为虚。
沙暖:比喻居住环境舒适。
双鱼:比喻一对夫妻。
《追和柳恽》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而著称。这首诗《江南曲》是他在追和南北朝柳恽所作的《江南曲》之后创作的。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贺在入京应试之前曾到江南拜访他的十四兄,因此他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亲身经历。
在这首诗中,李贺通过描绘江南的风景和气候,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他用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如“烟波江上使人愁”、“绿杨芳草长亭路”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李贺对江南人文的关注和思考。他提到了江南的民俗风情,如“渔舟唱晚”、“莲叶舟轻”等,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他还通过描写江南的历史文化,如“古道西风瘦马”、“千古兴亡多少事”等,表达了对江南历史的思考和对兴衰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江南曲》是李贺在亲身经历江南之后创作的,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他对江南的热爱和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江南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追和柳恽》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李贺的《柳恽乘马归》进行解读。这首诗是李贺追和南北朝时柳恽的《江南曲》而作的,旨在表达离别后的欢聚之情。诗中采用了柳恽原诗所用的齐梁体,以清新的笔调描写夫妇相聚时的即景。
首联描写了汀洲上的白苹草和柳恽乘马归乡的情景,通过选取特有的景物,既表达了家乡的温暖,又道出了柳恽回乡的欢快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物是人非、柳恽仙去的意境。
颔联描写了江边和岸上的优美景色,通过描写“江头楂树香”和“岸上蝴蝶飞”,调动了读者的嗅觉和视觉,展现了家乡的可爱之处。
颈联表达了对柳恽的敬意,描述了夫妻团聚后的欢乐和恩爱。诗中提到“酒杯若叶露”,描绘了畅饮家乡美酒的场景,同时又提到“玉轸蜀桐虚”,暗示了弹奏古琴的情景,使相聚充满了诗情画意。
尾联描写了水中鱼儿竞游的景象,通过暗喻柳恽生命虽已逝去,但精神依然存在。这一描写既表达了对柳恽的怀念,又展示了他的精神永存。
总的来说,李贺的《柳恽乘马归》是对柳恽《江南曲》的追和之作,通过清新的笔调和即景描写,表达了夫妻相聚时的欢乐和恩爱。这首诗以齐梁体的形式呈现,展现了李贺对柳恽的敬意,并通过暗喻的手法表达了柳恽精神的永存。
《追和柳恽》赏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