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元和年间往来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元和年间是唐宪宗的年号,持续了从806年到820年。在这段时间里,李贺居住在洛阳,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是李贺写给洛阳美女的赞美之作。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的巴黎。这座城市以其繁华和美丽的女子而闻名于世。李贺在洛阳居住期间,深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美丽女子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
这首诗以洛阳美女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和魅力。诗中可能描绘了她们的容貌、仪态和风姿,以及她们在洛阳这座城市中的独特魅力。李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洛阳美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展示了他对这座城市和其中的女子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贺在洛阳居住期间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他在洛阳的生活和观察,以及对洛阳美女的深入了解,都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洛阳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这首诗是李贺在洛阳居住期间创作的一首赞美洛阳美女的诗歌。它展现了洛阳美女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洛阳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这首诗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留下了李贺对洛阳美女的赞美和向往。
《洛姝真珠》创作背景详情»
《真珠小娘赏析》
《真珠小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十六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句描写了女主人公真珠一夜间的活动及其复杂微妙的心情,后四句则是对真珠的筝声哀怨的解答。
在第一部分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的神奇形象。诗中的“下”字和“飞”字,生动地描绘了真珠飘然而至的情景,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运用了《述异记》中的故事,描述了真珠鬓间斜簪一支晶莹闪光的玉钗,登上高楼,击悬珰以为节,对月歌唱。这些细节描写,使得真珠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展现了她高雅的气质和才艺。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写了夜渐深沉,露冷风清的情景,真珠犹自抚筝而弹,筝声掩抑低徊,有如哽咽之声,寄托着她幽怨的情思。这里的筝声被用来表达真珠内心的忧郁和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的感觉。
第七句解答了真珠筝声哀怨的问题,原来是因为她心上的人儿迟迟未归,所以将满怀愁绪寄托在怨声之中。接下来的一句,诗人刻画了真珠若有所思的忧郁神态,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在第二部分中,诗人运用了《神女赋》中的故事,描述了真珠倚屏风假寐,期望能在梦中与心上人相会。然而,由于真珠身着华丽的饰物,梦魂殢重难行,无法如巫山神女一般行云流水。这里的形象化的描写,更加凸显了真珠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描写了光线逐渐昏暗,日丝繁散的情景,给人一种夜晚渐渐降临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真珠小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给人一种深情的感受。
总的来说,杜牧的《真珠小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女主人公真珠一夜间的活动及其复杂微妙的心情。诗中的细节描写和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真珠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给人一种深情的感受。
《洛姝真珠》赏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