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雨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注释:疏疏:稀稀的样子。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细细的(xì):细小的,细微的。
疏疏的(shū):稀疏的,不密集的。
雨儿(yǔ ér):雨滴。
飘飘洒洒(piāo piāo sǎ sǎ):形容雨水飘洒落下的样子。
停又不肯停下(tíng yòu bù kěn tíng xià):指雨势不大,但持续不停。
妒忌(dù jì):嫉妒,羡慕。
欣赏(xīn shǎng):欣赏,赏识。
远处(yuǎn chù):远离的地方。
青山(qīng shān):青色的山,指远山。
故意(gù yì):有意地,特意地。
檐下(yán xià):屋檐下面。
滴(dī):水滴落下。
珠帘(zhū lián):像珠子一样的帘子。
遮住(zhē zhù):挡住,遮挡。
千峰万崖(qiān fēng wàn yá):形容山峰和崖壁众多,数量庞大。
似有似无(sì yǒu sì wú):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小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孝宗乾道年间,大约是在1067年至1068年之间。据传,诗人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小雨,这场小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这个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的产物,通过描绘小雨的细腻和柔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他对旅途中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诗歌表达的独特才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的线索。 《小雨》创作背景详情»
杨万里的诗歌以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和自然界的景物为主题,充满了情趣和新鲜感。他特别喜欢描写雨景,将雨赋予了与人相同的感情,使诗歌充满了情感。
这首绝句描写了小雨。诗的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不大又不肯停下。通过叠字的运用,诗人将小雨的情况描绘得非常传神。第二句则从雨量上写,表达了小雨的特点。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也会在屋顶和树丛中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这一情景。诗人运用自然的描写手法,将雨水滴下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还使用了拟人手法,将雨水妒忌地滴落下来,形成了一张珍珠般的帘子,遮挡了远处的山峰。这种调侃的描写非常有趣,使原本的景色更加优美。稀疏的珍珠帘增加了迷濛感,使观赏者更能感受到诗情画意。
杨万里的诗歌中常常描写雨中的青山,给人以韵味。他追求的意境正是这样的,他在其他的诗作中也表达了对雨中青山的喜悦。通过窗前的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诗人充满了喜悦之情。
总的来说,杨万里的《小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拟人的手法,将小雨赋予了情感,使诗歌充满了情趣和新鲜感。诗中的珍珠帘和雨中青山的描写,增加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小雨》赏析详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