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原文赏析

  • sòng
    bié
    shī
  • [
    suí
    dài
    ]
    míng
  • yáng
    liǔ
    qīng
    qīng
    zhù
    chuī
    yáng
    huā
    màn
    màn
    jiǎo
    tiān
    feī
  • liǔ
    tiáo
    zhé
    jìn
    huā
    feī
    jìn
    jiè
    wèn
    xíng
    rén
    guī
    guī

原文: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相关标签:送别柳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释:著地:碰到地。漫漫:遍布貌。搅:《说文》:乱也。借问:敬词,请问。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青青(qīng qīng):形容柳树的叶子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垂(chuí):下垂。
漫漫(màn màn):形容范围广泛,遍布一片。
纷乱(fēn luàn):杂乱无序。
飞舞(fēi wǔ):在空中飞翔。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送别(sòng bié):离别时送行。
折尽(zhé jìn):全部折断。
飞绝(fēi jué):飞散殆尽。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借问(jiè wèn):敬词,请问。 《送别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送别》是一首出自隋朝的诗歌,虽然作者已无法考证,但其中表达的离别之情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有两层寓意:一是柳树生长迅速,折柳送给朋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茁壮成长,而柔软的柳丝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然而,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用柳来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的出现。

诗中的“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古人常常折杨柳枝来表达送别之意,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实际上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的姓是杨。

还有一种解释是,末两句写春天已经过去,但人却还没有归来。折柳本意是送别,现在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经很久,看到旧物而怀念远方的人。杨花飞尽本意是指春天已经过去,但也可以理解为春天已经归去,而行人却不如春天了解情感。最后一句直接问道归来的人在何时,表明诗人已经忧思满怀,情感如火山熔岩般涌动出来。这种气度和韵味是非常特别的。

总的来说,《送别》这首诗歌通过柳和杨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无论是表达对朋友的送别,还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亦或是对春天的离去和人未归来的思念,这首诗都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送别诗》赏析详情»

鉴赏

大,便漫天飞舞,如雪花纷飞。这里的“漫漫搅天”形象地描绘了杨花飞舞的场景,给人一种繁盛、壮观的感觉。上下句的对比,既展现了柳条和杨花的不同特点,又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写别离之情。柳条和杨花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春天又是离别的季节。柳条和杨花的离别,寄托了人们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诗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期盼和祝福。春草明年绿,意味着离别者将在明年的春天归来,而王孙归不归,则是对离别者归来的疑问和期待。这四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柳条和杨花的物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偶句和意象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的平仄押韵和音律的处理也非常出色,使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突出。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诗歌形式的驾驭能力。

《送别诗》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人日思归

隋代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失题

隋代 杨广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早发扬州还乡邑

隋代 孙万寿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
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
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
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