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译文:莫愁现在在哪里呢?莫愁现在在石城的西边。
船夫用力拨动船桨,催促快点送莫愁来。
注释:莫愁乐:《莫愁乐》是《西曲歌》中的一首曲子,它是《石城乐》的变曲。根据史料记载,大致可以确定《莫愁乐》的来源:在石城的西边有一位歌妓,她唱着风行的《石城乐》曲,那曲子的和声是“妾莫愁”,因此人们就叫这位歌妓为莫愁,并且创作了一种新的变曲(可能是她自己创作的)来适应她的歌唱,这就是《莫愁乐》。
石城:今湖北省钟祥县。古称郢,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钟祥是楚国的别邑,被称为郊郢,是楚国的陪都。战国后期,它成为楚国的都城。在西汉初期,设立了县。到了三国时期,它属于吴国,并且建立了牙门戍筑城,称为石城。
艇子:方言,指小艇。
打:用力拨动。举起,提起。
两桨:拨动两次船桨。船桨。
催送:催促送来。快速送来。
《莫愁乐》译文及注释详情»
《莫愁乐》是一首南朝乐府民歌,据史籍记载,它的产生源于石城(今湖北省钟祥县城)的一位名叫莫愁的歌女。她善歌《石城乐》,因其和声中有“妾莫愁”一句,人们便称她为“莫愁”。莫愁可能自己改编了一种新的变曲来配合她的歌唱,这就是《莫愁乐》。
诗中的第一句“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表达了男子对莫愁的神秘感和期待。虽然他知道莫愁居住在石城西面,但他故意问出这个问题,然后自问自答,这显示出他对女方的关注和紧张。也许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或者他担心莫愁的家人会阻拦,所以他焦急地望着石城西畔,思考着莫愁是否会按约定赴会。
接下来的两句“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描述了男子焦急等待时,终于看到莫愁乘着小艇向他划过来的情景。虽然这两句字面上是在描写莫愁的活动,但男子内心的轻松和喜悦却通过诗中的细节展现出来。诗中提到的“艇子”是指小而轻的船,“打两桨”表示双桨在水面上划动。船小而两桨齐划,就像鸟儿长出了双翼,必然会飞得很快。因此,诗中用“催送”来形容小艇划行的速度。前三句似乎与主人公无关,直到最后一句的“来”字,才点出了主人公与莫愁的关系,并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喜悦。
整首诗中,重复使用了三次“莫愁”,前两句的句式也相同,这种重复歌唱的手法正是民歌的特点之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抒情的成分,又夹杂着叙事的元素。语言朴实、简洁、准确,充满了动感,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首优秀代表作品。
《莫愁乐》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