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鉴赏文章评价了一首诗《晨雨》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文章首先指出这首诗与诗人其他咏雨诗的不同之处,它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展现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接着,文章分析了诗中各个联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首联通过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将小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通过描述雨的细微之处,展现了雨的柔弱和风力。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描绘了雨后的恬静和生机盎然。尾联则通过描述麝香山在细雨中的隐约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推移。最后,文章指出这首诗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文章最后呼吁读者欣赏这首诗所展现的大自然纯真之美。 《晨雨》鉴赏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