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原文赏析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weí
    piāo
    bái
    táng
    diàn
    juàn
    chuáng
  • chǔ
    dāng
    shí
    xiāo
    xiāo
    cǎi
    liáng

原文: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相关标签:写雨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细雨像是从天空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蓝的天空上翻卷下来的竹席。当时的神女沐浴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细雨使气氛变得清凉。

注释: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
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
簟(diàn):竹席。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
萧萧:清凉的。
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 《细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大和三年(829年),当时的作者考取进士资格,但由于缺乏背景,初试失败。与此同时,令狐楚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负责治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令狐楚对作者的文才非常赞赏,因此邀请他到幕府担任巡官。在一场细雨过后,作者创作了这首诗。 《细雨》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笔法和意境进行了分析。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使得描写灵活而新鲜。首先,诗人通过比喻将蔚蓝清澈的天空形容为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将细雨比喻为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和从天空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这些比喻不仅展现了细雨的形状和轻盈灵动的姿态,还描绘了细雨的细密和轻软的质地。接下来,诗人借用神话传说中的楚女形容细雨,描述了她茂密的长发从肩上披下来,闪着光泽,传达凉意,就像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一样。这个比喻不仅更加生动地描绘了细雨的特征,还富有韵致,引发了读者的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设色的烘托,以及清凉的气氛和虚拟的想象,创造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与其他类似主题的诗相比,这首诗更多地展现了浪漫情味,反映了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细雨》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 纳兰性德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太平洋遇雨

近现代 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采桑子·重阳

近现代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