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风吹来,大地回春。薄雾散去,一片晴空。池台亭榭一片生机,到处是美丽的春色。夜色沉沉,空中无月光,我心中愁苦,正是寒夜的节气,我独自一人闷坐屋里。画梁间栖息的双燕,它们是旧客,与我相识熟悉。仿佛在一声一声笑我,一个人在屋门度日,感到孤单。纷乱的花飞过墙去,隔院飘来香气,满地落花堆积。
我长长地记着那一次,在郊游时我们偶然相遇。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青草地依旧,却感到迷了路。我仔细寻找往日的旧迹。在柳荫里,寻到了那里的宅院。
注释:应天长:词牌名,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五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但以韦庄词为正体。长调始于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另有九十八字体,句式与柳永词有出入。
条风:即春风。
霏雾:飘拂的云雾。
池台:有本作“池塘”。池苑楼台。
夜堂:有本作“夜台”。
前社:春社。
芸香: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泛指花之香气。
邂逅:(xiè hòu),不期而遇。
油壁:油壁车,车壁以油饰之。
“汉宫传烛”句:唐韩翃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应天长·条风布暖》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词人在寒食节时追忆起一段美丽的邂逅往事。往事如烟,只能在思忆中回味,而这位多愁善感的词人却备受相思之苦,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伤。从词中提到的“汉宫传烛”可以推测,这段往事发生在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词是周邦彦在重返汴京担任国子主簿时,怀念过去游历时所作。 《应天长·条风布暖》创作背景详情»
指当年的寒食节。“邂逅相逢”,形容两人偶然相遇。“郊外驻油壁”,指两人在郊外的一座油壁前停留。这三句写出了词人与他人的邂逅,以及那个特殊时刻的记忆。这一层的描写较为平实,没有太多的修饰,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疏篱疏竹,疏篱疏竹,疏篱疏竹。”这是第四层的起句,也是全词的高潮部分。通过反复的描写,强调了疏篱和疏竹的存在。疏篱和疏竹象征着词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这一层的描写非常简洁,但却能够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词以回环起伏的方式,通过不同层次的描写,展现了词人沉郁、惆怅和空虚的心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词的意境深邃而凝重。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情感起伏和内心的纷乱。整首词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让人不禁陷入其中,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应天长·条风布暖》赏析详情»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曾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务。在徽宗时期,他担任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许多新的词调。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闺情和羁旅,也有一些咏物之作。他的格律非常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他被后来的格律派词人所崇拜,被称为“词家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收录在《清真集》中,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