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州作》原文赏析

  • suí
    zhōu
    zuò
  • [
    táng
    dài
    ]
    weí
    zhuāng
  • diāo
    yīn
    shù
    shuǐ
    nán
    liú
    dié
    lián
    yún
    zhōu
  • dài
    wǎn
    tuó
    míng
    yuǎn
    shù
    wàng
    xiāng
    gāo
    lóu
  • míng
    feī
    huā
    yìng
    xiào
    cài
    yǎn
    guī
    shí
    bìn
    qiū
  • dān
    fēng
    chéng
    shàng
    yuè
    gōu

原文: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相关标签:边塞怀古伤今抒情凄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初秋雨停的黄昏中,我靠在绥州南城门楼上,面朝南方的家乡,望着前方的雕山。城墙高耸入云,连接着天空,这是古老的帝州。

茫茫夜雨中,边塞上寂静无声,驼队隐约可见,驼铃摇曳不停。在无边的黄土高原上,只有我这个旅行者独自站在高楼上望着故乡。

明妃出塞时经过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蔡琰回到汉朝时已有白发。

无边的夕烟升腾,悲凉的单于之曲在夕烟中回荡,扶苏城上弯月如钩。

注释:
绥州:州名,西魏时设立,治所在今陕西绥德。
雕阴:隋朝初年将绥州改为雕阴郡,因雕山在该郡西南,故改名。
雉堞:指城墙上的女墙。
远戍:指守卫边境的士兵。
明妃:汉元帝的宠妃王昭君,晋朝人为避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
蔡琰:东汉蔡邕之女,字文姬,被匈奴俘虏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
单于:曲调的名字。
扶苏城:绥州在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上郡,即秦始皇太子扶苏曾监兵上郡的地方。 《绥州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成为进士之前外出求学浪游绥州时创作的。绥州位于西北地区,人烟稀少,荒凉冷落。诗人站在绥州城楼上眺望四周的景色,感受到了归期遥远的无奈。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感叹古代的悲伤和现实的痛苦,内心充满了沧桑之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绥州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边患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边月如钩的景象,表达了边地的寒冷和孤寂,同时也暗示了边地的艰难和危险。诗人以景语出之,通过对月色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边地患难的深切感受。

整首诗以边地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为主题,通过对绥州城的描写和诗人的联想,展现了边地的荒凉和艰苦,以及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地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了自己的心曲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地的特殊气息和诗人的独特视角。 《绥州作》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韦庄的照片
韦庄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

猜您喜欢

军城早秋

唐代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唐代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代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