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要让歌妓玲珑来唱我的诗,我的诗大多是关于与你的离别。明天早上你我又要在江边告别,月亮西落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就是我们分别的时候。
注释:重(chóng):再一次。赠:赠别。原诗题下自注:“乐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休遣:不要让。休,莫,别。遣,差遣。玲珑:指唐代歌妓商玲珑。唐白居易《醉歌》:“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别:一作“寄”。明朝(zhāo):明天。江头:江边,江岸。潮平: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满潮。去:离开。
《重赠》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好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然而,由于工作的原因,元稹被调任到浙东担任观察使兼越州刺史,与白居易分隔两地。在长庆三年(823年),元稹与白居易重逢,但又将面临分别的时刻。
这段时间内,元稹和白居易相互赠诗,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离别之情。在写下《重赠》之前,他们已经互相赠送了许多诗作,其中包括一首名为《赠乐天》的诗。因此,元稹将这首诗题为“重赠”,意味着这是他们再次赠诗的一次重要时刻。
《重赠》这首诗可能是元稹在与白居易重逢后的一段时间内写下的,它记录了他们再次相聚的喜悦和即将分别的伤感。这首诗可能充满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深情表达,展现了元稹对白居易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这段创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元稹和白居易之间友谊的窗口,以及他们在分别时的情感体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我们更能理解和欣赏这两位文学家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创作成果。
《重赠》创作背景详情»
《重赠》是一首抒情诗,虽然情景平常,手法普通,但却能够回肠荡气,经久不忘。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和产生的韵味。
诗的开头以“休遣玲珑唱我诗”作为呼告,引人进入了离筵的环境。这种呼告语气容易造成动人的风韵,而此句以“休遣”云云发端,劈头喝起,颇有先声夺人之感。
接下来的句子解释了为什么要说“休唱”。原来,筵上唱离歌已经增加了别恨,而且玲珑演唱的大多是作者与对面的友人向来赠别之词,这不免让诗人回忆起往日情景,百感交集,难以为情。呼告的第二人称语气以及“君”字与“我”字的出现,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上句以“我诗”结尾,此句以“我诗”开头,使得全诗起虽突兀而款接从容,音情有一弛一张之妙。句中点出“多”“别”,已经预示了后文的“又”“别”。
接下来的三句通过想象“明朝”和使用“又”字和“别”字的贯串,自然地转折了诗意。最后一句描写了分手时的情景,诗人想象着要等潮水稍退后才能开船,而潮水的涨落与月亮的运行有关,诗中写清晨落月,当近望日,潮水最大,所以“月落潮平是去时”的想象具体入微。整首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即将分手和分手的时间,没有过多的描写,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整首诗只是口头语和眼前景,情景平常,但却能够通过音乐节奏和韵味来打动人心。
《重赠》赏析详情»
元稹(779年-831年)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间的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出生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是元宽,母亲是郑氏。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在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致力于创作新的乐府诗。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使乐府诗重新焕发活力。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元白”,与白居易并称。
元稹的生平和事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