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雨过后,天空放晴,春分天气,一派好风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
薜荔香草爬上了墙面,莓苔绿藓铺满了地面,远处的青楼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清丽的歌声。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沉默无言,眉头紧皱,远山眉色变成了青绿。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雨霁:雨过天晴。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玉笼:玉饰的鸟笼。亦用为鸟笼的美称。
薜(bì)荔:常绿藤本植物。又称木莲。
莓苔:青苔。
青楼:妓院。
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踏莎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作品中,他不仅展现了对男性的描写和理解,还对女性的心理有着独到的体会。
在约皇祜末年任夷陵县令时,欧阳修创作了一篇作品。这篇作品以女性为主题,展现了欧阳修对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与其他文人不同的是,欧阳修并不将女性仅仅视为艺术品去欣赏,而是真正关注她们的内心世界。
在这篇作品中,欧阳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变化。他用相当谅解的态度去理解女性的情感和思绪,而不是简单地将她们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或情感的发泄对象。
欧阳修的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多样而丰富。有的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他们默默付出,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默默奉献。有的女性则是聪明机智的才女,她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还有一些女性则是受到伤害和压迫的弱者,她们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努力生存,同时也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欧阳修的作品中,女性的心理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心情和思考方式。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更是对她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欧阳修在担任夷陵县令期间,对女性的观察和思考。在这个时期,欧阳修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从而对她们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通过这篇作品,希望能够呈现女性的真实形象,让人们更加理解和尊重她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欧阳修在约皇祜末年任夷陵县令时创作的这篇作品,展现了他对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变化。这篇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更是对她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踏莎行》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进行的解读。词的前阕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明媚景色,通过成双的燕子和孤眠的鹦鹉的对比,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后阕则写闺妇,特写了居所周围的春天景色,与前阕的明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观赏者对过去的思念。青楼的歌声勾起了主人公对旧事的回忆,其中旧事既有甜蜜的,也有苦涩的,暗指主人公沉迷于游乐,感叹自己的孤独。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孤独和思念的主题。
赏析中指出,词中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明媚风光,包括百花盛开、新燕归来、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等景象。然而,青楼的歌声却引发了主人公的愁绪,使得美丽的春天景色被浸染上了忧伤的色彩。赏析认为,词中的字面意思是在描述新燕和鹦鹉、青藤和苔蔓,但实际上却是在描绘一个孤寂冷清的场景,用以比喻主人公孤独的命运。
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词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解读了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同时,赏析也指出了词中的隐喻和象征,以及对过去的思念和对孤独命运的反思。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踏莎行》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少年喜追随,老大厌諠哗。
惭愧二三子,邀我行看花。
花开岂不好,时节亦云嘉。
因病既不饮,众欢独成嗟。
管弦暂过耳,风雨愁还家。
三日不出门,堆豗类寒鸦。
妻儿强我饮,饤饾果与瓜。
浊酒倾残壶,枯鱼杂乾虾。
小婢立我前,赤脚两髻丫。
轧轧鸣双弦,正如橹呕哑。
坐令江湖心,浩荡思无涯。
宠禄不知报,鬓毛今已华。
有田清颍间,尚可事桑麻。
安得一黄犊,幅巾驾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