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一叶孤舟每天在长江中不停地驶着,苍茫的云气将其笼罩。
我行到靠水的山脚,将船帆调转,在夜空中看北斗星来判断东西。
云间的大雁渐渐飞下水田,枫叶将霜中的太阳映得火红。
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远方归来的我更喜欢秋天的凉风。
注释:真州:宋代州名,即今江苏仪征。
大江:长江。
杳霭(yǎo ǎi):远处的云气。
斗:北斗星。
滮(biāo)田:充满水的田地。滮,水流的样子。
莼(chún)菜鲈鱼:这是用晋人张翰因为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美食的典故。
犹: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欧阳修在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被贬官夷陵的路途中的情景。在这一年的五月,欧阳修被贬官离开了汴京。他选择了水路作为离开汴京的方式,七月中旬他到达了真州,并在那里停留了十多天。之后,他乘船沿着大江向西行进。这首七律是他在乘船航行在真州江面的时候所作。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在诗人初次前往真州的船上创作的。诗人通过描写长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来排遣自己贬谪路途中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在首联和颔联中,诗人描写了“落日”、“雾霭”、“山峰”、“北斗星”等景象,展现了路途的幽远与孤寂。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面对如此空旷的场景,内心产生了幽寂、苍茫的情感。通过描写旅途的迷茫,诗人反映出自己内心的迷茫和孤独,同时流露出对贬官的不满之情。而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的笔锋一变,雄壮激扬起来。他通过描写水田上飞翔的大雁、落日中的红枫等美景,表达了自己已经摆脱了贬谪的孤独与忧伤,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在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已经逐渐开朗。尾联中,诗人运用了“秋风莼鲈”的典故,更加明确地表明了他已经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写得平易流畅,纡徐不迫,风格与作者的文章相似。诗人被贬夷陵,从汴京赴夷陵,可选择水路或陆路。诗人选择了水路。在漫长的旅途中,诗人经历了种种风波,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忍受着前所未有的困顿和茫然。这种经历和感受使诗人领悟到了人生的某种真谛。这种变化在诗的前后两部分中区分得很明显。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百姓病已久,一言难遽陈。
良医将治之,必究病所因。
天下久无事,人情贵因循。
优游以为高,宽纵以为仁。
今日废其小,皆谓不足论。
明日坏其大,又云力难振。
旁窥各阴拱,当职自逡巡。
岁月寖隳颓,纪纲遂纷纭。
坦坦万里疆,蚩蚩九州民。
昔而安且富,今也迫以贫。
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
汤剂乃常药,未能去深根。
针艾有奇功,暂痛勿吟呻。
痛定支体胖,乃知针艾神。
猛宽相济理,古语六经存。
蠹弊革侥倖,滥官绝贪昏。
牧羊而去狼,未为不仁人。
俊乂沉下位,恶去善乃伸。
贤愚各得职,不治未之闻。
此说乃其要,易知行每艰。
迟疑与果决,利害反掌间。
舍此欲有为,吾知力徒烦。
家至与户到,饱饥而衣寒。
三王所不能,岂特今所难。
我昔忝谏列,日常趋紫宸。
圣君尧舜心,闵闵极忧勤。
子华当来时,玉音耳尝亲。
上副明主意,下宽斯人屯。
江南彼一方,巨细到可询。
谕以上恩德,当冬反阳春。
吾言乃其槩,岂止一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