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原文赏析

  • jiā
    ào
    ·
    huī
    nuǎn
    xiāng
    róng
    xiāo
    yǒng
    zhòu
  • [
    sòng
    dài
    ]
    zhōu
    bāng
    yàn
  • huī
    nuǎn
    xiāng
    róng
    xiāo
    yǒng
    zhòu
    táo
    jià
    shàng
    chūn
    téng
    xiù
    jiǎo
    lán
    gān
    qún
    què
    dǒu
    qīng
    míng
    hòu
    fēng
    shū
    wàn
    tíng
    qián
    liǔ
  • zhào
    chaī
    liáng
    guāng
    liū
    xún
    jiē
    zhú
    fěn
    zhān
    xiù
    miàn
    hóng
    zhù
    jiǔ
    chén
    yín
    jiǔ
    zuó
    xiāo
    zhèng
    shì
    lái
    shí
    hòu

原文: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相关标签:春天爱情渔家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熏香一点点的销为暖灰,暖香盈室,漫长的白昼一点一点流逝。窗外葡萄架上的藤萝正抽放新叶新条,春意盎然。游廊雕栏转弯处,有一群麻雀在唧唧啾啾地追逐戏逗。清明节后,庭前的万千垂柳正在风中拂荡。

阳光照耀在她鬓边的钗梁上光华流动,手指拨弄着绕阶生长的绿竹款款而行。全不在乎腻香的竹粉沾满了衣袖。春风吹拂着她娇美的面庞,红润无比如同酒醉。久久沉吟不语,原是因为昨天夜晚正好与情人相会。

注释:
渔家傲:词调名,又名《吴门柳》《荆溪咏》《水鼓子》《渔父词》《绿蓑令》等。上片,五句,五仄韵或两平韵三叶韵;下片,五句,五仄韵或两平韵三叶韵。
灰暖:香灰温暖。古人有焚香的习惯。
香融:香气融和。
销永昼:漫长的白昼渐渐流逝。
蒲萄:即葡萄。
秀:清秀美好。
曲角:栏杆拐角处。
钗梁:一种首饰。
光欲溜:流光闪烁,暗示女子光彩夺目。
拂拂:散布、弥漫貌。
著酒:饮酒。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代。根据《宋史·文苑传》的记载,周邦彦在当时并不受州里的推崇,被认为是一个文才出众但不受重视的人。而根据《东都事略·文艺传》的记载,周邦彦的性格比较放荡不羁。他长期与歌妓舞女交往,过着纵情享乐的生活。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属于爱情题材。这首词描绘了一种热烈而激情的爱情场景。词中的“灰暖香融销永昼”表达了两位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他们的爱情如同灰烬般温暖,香气弥漫,仿佛永远不会消失。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周邦彦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他与歌妓舞女的交往使他沉浸在红尘之中,享受着世俗的欢愉和情感的激荡。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他的性格,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表达了周邦彦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周邦彦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他的放荡不羁和与歌妓舞女的交往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使他能够创作出如《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这样充满激情和深情的爱情词作品。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地再现了作者回忆中的情景,给人一种仿佛亲眼所见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竹粉粘袖面色泛红”,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相会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竹粉粘袖和面色泛红都是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动和陶醉。整个下片以直接的笔调展示了作者对意中人的倾慕和幸福感。

最后一句“回忆昨日相会,再度陷入幸福的回忆”,点明了整首词的结尾,回到了昨天的相会,再次陷入幸福的回忆之中。全词通过今昔交错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春日恋情的深情表达。开合自然的辞情跳跃,使词境更加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描写方式则增添了词作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通过描写室内外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日恋情的深情表达。词作以明快的笔调和含蓄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爱情的陶醉和幸福。整首词作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清真词的艺术魅力。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周邦彦的照片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曾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务。在徽宗时期,他担任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许多新的词调。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闺情和羁旅,也有一些咏物之作。他的格律非常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他被后来的格律派词人所崇拜,被称为“词家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收录在《清真集》中,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

猜您喜欢

瑞龙吟·大石春景

宋代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浪淘沙慢·晓阴重

宋代 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宋代 周邦彦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