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江夜》原文赏析

  • píng
    lán
    rén
    ·
    jiāng
  • [
    yuán
    dài
    ]
    zhāng
    jiǔ
  • jiāng
    shuǐ
    chéng
    chéng
    jiāng
    yuè
    míng
    jiāng
    shàng
    rén
    zhēng
    jiāng
    leì
    tīng
    mǎn
    jiāng
    cháng
    tàn
    shēng

原文: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相关标签:写水夜晚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水清澈江月空明,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隔着江水一边流泪一边倾听,望着这漫漫江水长叹一声。

注释:越调:宫调名。凭阑人:曲牌名。江夜:曲题。
搊(chōu):拨动,弹拨。玉筝:对古筝的美称。筝是一种弹拨乐器。

补充:
- 越调:指越剧中的一种音调,是越剧的基本音调之一。
- 凭阑人:是一首曲牌的名称,常用于古代诗词中,形容在江边倚栏而立的人。
- 江夜:是这首诗的曲题,指的是在江边的夜晚。
- 搊(chōu):指拨动、弹拨的动作,用于形容弹拨乐器的演奏动作。
- 玉筝:是对古筝的美称,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 《凭阑人·江夜》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小令《凭阑人》的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指出了这首小令的构思和写作手法,以及它所描绘的江夜风情。接着,文章对每一句的意境和表达进行了解读。第一句描绘了月夜江景的宁谧气氛,第二句写出了筝声打破寂静的神秘感,第三句通过描写听筝人的神态烘托了筝声的哀伤情感,第四句则将江涛与筝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感伤之情。文章还将这首小令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了对比,指出它们在主题和情感上的相似之处。最后,文章还提到了这首小令的技巧形式,称其为“嵌字体”,并解释了其中嵌入的“江”字的作用和意义。全文通过对《凭阑人》的赏析,展示了它短小精悍、情景交融的艺术价值。 《凭阑人·江夜》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张可久的照片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您喜欢

秋江晓望

唐代 皮日休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唐代 李白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缨掬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唐代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