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孤城中,连续三天刮风下雨,人们只能躲在家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度日。在烟雨迷蒙的景色中,远眺着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就像一对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看这景色,可以看到雨中淋着一只白鹭。渔翁从邻居那里出来收拾渔网,而我并不羡慕鱼的美味。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了过去的痕迹,不如在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
注释:
⑴池口:今安徽贵池,在安徽省南部,秋浦河下游,北临长江。贵池市以城西贵池得名。
⑵孤城:指贵池城。
⑶属(zhǔ)玉:即鸀鳿(zhú yù)。郭璞注:“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
⑷舂(chōng)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⑸临渊不羡鱼:《汉书·苓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无行动。这里反用其意,说虽然面对江湾,但并不羡慕鱼。
⑹俯仰之间: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俯一仰,形容极短暂的时间。
⑺陈迹:过去的事情。
《池口风雨留三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状态,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背景信息。
作者在京城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后,元丰三年改授知吉州太和县知县,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在赴任途中,他因为风雨而滞留在池口(今安徽贵池)。这个意外的停留让作者触景生情,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
在这个背景下,作者抒发了自己抱负难以实现的抑郁和归隐情怀。他可能感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在官场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因此产生了一种压抑和沮丧的情绪。同时,他也渴望能够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和宁静的生活,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动机和情感背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
《池口风雨留三日》创作背景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