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示知命弟》原文赏析

  • jīn
    mén
    ·
    shì
    zhī
    mìng
  • [
    sòng
    dài
    ]
    huáng
    tíng
    jiān
  • shān
    yòu
    shuǐ
    xíng
    jìn
    tóu
    chǔ
    weǐ
    xiōng
    dēng
    qián
    jiā
    wàn
    xiāng
    kàn
    mèng
    meì
  • jūn
    chéng
    táo
    cǎo
    táng
    sōng
    guì
    yàn
    suì
    hán
    weì
    shēng
    jīn

原文: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相关标签:兄弟抒情悲伤谒金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知命:名叔达,知命为其字,黄庭坚弟。
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
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
梦寐:用杜甫《羌村》诗意:“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诗本指夫妻团聚,此借指兄弟团聚。
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
草堂松桂:代指隐居。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山之英,草堂之灵”及“诱我松桂,欺我云壑”之字面,借指自己所居之地环境荒寂。
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无气味:大乘佛教。 《谒金门·示知命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黄庭坚创作这首词的时间和地点。根据记载,这首词是在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创作的,当时黄庭坚被贬到了黔州(现在的四川彭水)。然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创作的,当时黄庭坚被贬到了戎州(现在的四川宜宾)。这些背景信息为读者提供了黄庭坚创作这首词的时间和地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内涵和情感。 《谒金门·示知命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写的词人的心情低落,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境遇与弟弟相对比,表达了对弟弟成功和幸福的羡慕和失落。整篇赏析通过描写兄弟之间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谒金门·示知命弟》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照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

猜您喜欢

跋子瞻和陶诗

宋代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杂诗七首·其一

宋代 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题胡逸老致虚庵

宋代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