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兄弟俩依依惜别,仿佛忘记了身处逆境的旅途生活。野猿的悲鸣将我们从离别的情绪中唤醒,伤心的泪水洒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的事情,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才能和兄长一起睡在对床上,长久地相聚。
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地离散失群,无法成群飞行。
我相信兄长在归舟的时候会经常翘首望向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以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我这个身处天涯的断肠人。
注释:
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兄弟之间情深。
万里:指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中记述兄弟相送之事,代指路途遥远。
相看:相对。
逆旅:旅店。
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中的诗句,意为猿鸣三声泪沾裳。
觞(shāng):指酒杯。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脊令:鸟名,即鹡鸰(jī líng)。
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意为在天际辨认归舟,云中分辨江树。
频书:经常通信。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绍圣二年(1095年),当时的作者因为被指责“修史失实”的罪名而被贬谪到涪州担任别驾,之后又被安置到黔州。在这个困境中,作者的兄弟黄大临不远万里来到贬所,亲自送别。黄氏兄弟之间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因此在分别的时刻,他们难以割舍,难以分离。为了表达兄弟离别时的悲伤情感,作者在分别后创作了这首赠别诗。通过这首诗,作者倾诉了自己对兄弟离别的哀伤之情。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创作背景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