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注释:撩乱(liáo luàn):纷乱,同“缭乱”。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
犹(yóu):还,仍。
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倚(yǐ):靠。
抵死:总是,老是。
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一个不详的年代。在晚春的时候,诗人被周围的景象所感染,他开始思念远方的人。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表达对春天的伤感和对远方人的思念的作品。
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身份,存在一些争议。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欧阳修,但也有人怀疑作者是否为晏殊。学术界更倾向于支持作者是晏殊的观点,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春天的景物为主线,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来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以景语为主,通过描写晚春的美景和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来展现主人公的悲愁和纷乱心绪。下片则通过对景的拓展,描绘了主人公登楼望远却被春雨和浓云遮盖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景语与情语相互交融,通过反衬和陪衬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相思之苦。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赏析详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抚州府临川城(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父亲是抚州府手力节级官员。晏殊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和他的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北宋词坛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们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晏殊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为特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他的词作流传至今,被誉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之一。
晏殊的散文作品也颇具影响力,他的散文以叙事流畅、描写细腻为特点,常以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晏殊在1055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词作和散文作品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