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招呼她转过身来,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注释:青梅煮酒: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饮之。斗:趁。时新:时令酒食。
茵:垫子。泛指铺垫的东西。
朝云:相恋的女子。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青梅煮酒(qīng méi zhǔ jiǔ):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饮之。青梅煮酒是一种传统的饮食习俗,用青梅或青杏煮酒,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斗(dǒu):趁。斗字的本义是量器,引申为趁着、利用。
时新(shí xīn):时令酒食。指符合时令的新鲜食品。
茵(yīn):垫子。茵席是指铺在地上的垫子,用于坐卧。
朝云(zhāo yún):相恋的女子。朝云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娇媚。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当时的主人公是28岁的晏殊。故事发生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在东城南陌上,主人公喜欢上了一个女子,两人相聚的时候非常开心。然而,这段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女子就像朝云一样飘走了,即使她化作游丝也无法牵绊住她。主人公感到非常失落,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他的心情。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评价。这首词以描述春天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描写青梅煮酒和春游相遇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深情思念和渴望。
首先,词的开头两句“青梅煮酒,好趁时新”表达了古人春末夏初时煮青梅酒的习俗,以及利用新酸的青梅来提神醒胃的愿望。接下来的“东城”二句描述了主人公在春游时与意中人的意外相遇,表达了他们的欣喜之情。
接着,词的下一部分描述了两人相遇后的情景,词人铺开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谈情怀。这表明词人与意中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和深厚的情感。词人由于能够与意中人亲密交谈,产生了非份之想,希望能够牵住她,如同千尺游丝牵住朝云一样。然而,词中的“游丝”和“朝云”都是柔弱易散的象征,暗示了偶然的相遇和短暂的欢娱最终会有离散的结局。
整首词情感深挚,描写丽情但不纤佻,文笔纯净,展现了一种幽细、含蓄之美。它是一首具有品格的小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深情思念和对短暂欢娱的怀念和怅惘之情。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赏析详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抚州府临川城(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父亲是抚州府手力节级官员。晏殊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和他的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北宋词坛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们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晏殊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为特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他的词作流传至今,被誉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之一。
晏殊的散文作品也颇具影响力,他的散文以叙事流畅、描写细腻为特点,常以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晏殊在1055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词作和散文作品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