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秋景》原文赏析

  • qiān
    qiū
    suì
    yǐn
    ·
    qiū
    jǐng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bié
    guǎn
    hán
    zhēn
    chéng
    huà
    jiǎo
    pài
    qiū
    shēng
    liáo
    kuò
    dōng
    guī
    yàn
    cóng
    hǎi
    shàng
    nán
    lái
    yàn
    xiàng
    shā
    tóu
    luò
    chǔ
    tái
    fēng
    lóu
    yuè
    wǎn
    zuó
  • nài
    beì
    xiē
    míng
    nài
    beì
    qíng
    dān
    fēng
    liú
    zǒng
    xián
    què
    dāng
    chū
    màn
    liú
    huá
    biǎo
    ér
    jīn
    qín
    lóu
    yuē
    mèng
    lán
    shí
    jiǔ
    xǐng
    hòu
    liáng
    zháo

原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情怀千秋岁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别馆:客馆。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阑,残,尽。 《千秋岁引·秋景》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法”。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音,导致了政治局势的动荡和王安石的失败。在他被迫退居金陵(现在的南京)后,他开始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在这个背景下,王安石可能感到失落和沮丧,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他的改革措施被废除,他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这种情绪可能在他的晚年作品中得到了表达。这首词的情调显得忧郁和沉重,反映了王安石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的回忆。

词中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王安石可能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的热情,对于失败的结果感到懊悔和遗憾。他可能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改变现实的局面。

此外,词中可能还包含了对金陵生活的描绘。退居金陵后,王安石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可能在词中描绘了金陵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这种描绘可能是对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寄托和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看作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它反映了王安石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也描绘了金陵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这首词可能是王安石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的表达。 《千秋岁引·秋景》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秦楼月·凤凰台上凤凰游》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虚实相间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现实世俗的失望,展现了他积极人生的另一面。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绘了秋天的凄清和冷寂。旅舍客馆让客子心中更加郁闷,而砧上的捣衣声预示着寒冷的到来。捣衣声成为离愁别恨的象征。而“孤城画角”则以城头角声来描绘秋天的萧条。画角的声音悲凉动人,给人留下了对空旷秋色的想象。接下来的“一派秋声入寥廓”表达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这里的秋声并非自然声气,而是人为的声响。词人还提到了燕子东归和大雁南飞,这些寻常景物却激起了他对久别家园的思念。最后,词人回忆起过去的欢情与佳景,表达了对往日的怀念。

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俗的失望。他感叹自己被名利所束缚,无法自由生活。风流之事被抛在一边,令人遗憾。接下来,词人回忆起与心上之人的海誓山盟,但最终辜负了红颜,未能实现当初的承诺。最后,词人引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用“华表语”来指代离家和归家。而“秦楼”则是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整首词以凄清的笔墨描绘了秋天的寂寥和离愁别恨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词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现实世俗的失望。这首词情真意切,动人心弦,展现了作者积极人生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慨叹。 《千秋岁引·秋景》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明妃曲二首·其二

宋代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宋代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赠外孙

宋代 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