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作》原文赏析

  • tián
    yuán
    zuò
  • [
    táng
    dài
    ]
    mèng
    hào
    rán
  • chén
    xuān
    weí
    xiān
    yǎng
    tián
  • lín
    jìn
    sān
    jìng
    zhí
    guǒ
    yíng
    qiān
    shù
  • yuè
    rèn
    tuī
    qiān
    sān
    shí
    yóu
    weì
  • shū
    jiàn
    shí
    jiāng
    wǎn
    qiū
    yuán
  • chén
    xìng
    duō
    huái
    怀
    zhòu
    zuò
    cháng
    guǎ
  • chōng
    tiān
    xiàn
    hóng
    鸿
    zhēng
    shí
    xiū
  • wàng
    duàn
    jīn
    mén
    láo
    cǎi
    qiáo
  • xiāng
    zhī
    cháo
    duān
    qīn
  • shuí
    néng
    weí
    yáng
    xióng
    jiàn
    gān
    quán

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相关标签:田园抒情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尽管房屋破旧,但远离喧嚣,是祖先过着宁静朴素生活的地方。与高人隐士结为邻居,种植着许多果树以养家糊口。而我却任由时间流逝,已经三十岁了却没有被人知遇。从小读书学剑,现在已经太晚了,只能虚度光阴,空度老家园。清早起来独自多有感慨,白天坐着常常少能领悟。羡慕冲天而飞的大雁,羞愧地当鸡鸭只知争食物。对着金马门望穿双眼,唱着劳作的歌走在采樵的路上。身处贫穷的乡村,没有作官的知己朋友,朝廷重臣中也没有亲戚朋友。谁能替代扬雄这样的人,推荐一篇《甘泉赋》!

注释:隔尘喧: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卜邻:选择邻居。近:《全唐诗》校勘本中有一种说法是“劳”。粤:语助词,无实际意义。推迁:时间推移。三十:《论语·为政》中有“三十而立”的说法。书剑:指读书和击剑,表示文武兼备。已:《全唐诗》校勘本中有一种说法是“空”。寡悟:少有领悟,指难以理解。这里指的是“未被人知遇”。羞鸡鹜:《楚辞·卜居》中写道:“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勘本中有一种说法是“嗟”。劳歌:劳作的歌曲。乡曲:指乡里。曲是乡以下的行政区划。朝端:指朝廷重臣之首。扬雄:汉成帝时的蜀人,好学深思,每次写赋时常以司马相如为榜样。有人推荐扬雄的文笔与相如相似,于是皇帝命令他待诏于承明殿。后来随皇帝郊祀甘泉宫,回来后上奏了《甘泉赋》。这些事情见于《汉书》的本传。 《田园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公元71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创作的,当时诗人大约30岁左右,他隐居在裹阳涧南园的田园中,创作了这首诗。尽管这首诗的题目是《田园作》,但主要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无法得到重用的感慨。 《田园作》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田园作》是一首由孟浩然创作的诗歌,被收录在《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中。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年过三十,仍然宁静地居住在田园中,但内心却充满了愤懑和渴望出仕的情感。

诗中,孟浩然自述年少时怀揣着远大的志向,白天黑夜地努力自强,自认为自己的诗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展示自己的抱负。然而,由于没有人能够引荐他,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他的功名仍然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因此,诗的结尾以扬雄自比,既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又表明了他希望能够得到执政者的引荐,早日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渴望,展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作者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安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田园生活和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孟浩然独特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这首诗在揭示人生追求和现实困境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田园作》鉴赏详情»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和老去家园的感慨。诗人渴望有所进取,但又希望保持独立的人格,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在诗中得到了表达。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家园的恬淡美好。尽管房屋破旧,但它远离尘世,是祖先过着恬静朴素生活的地方。诗人超然物外,远离尘世,展现出高洁的情怀。家居的简陋和远离尘世的生活使得诗人能够过上恬静素朴的田园生活。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室周围清幽宁静、高雅美好的自然环境。他与高人隐士为邻,不与凡夫俗子交往;有许多果树可养家活口,不必为生计而奔波。这些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家园环境的消幽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的高雅美好。整首诗通过描写田园生活和内心矛盾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进取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渴望,以及对于未能实现大志和老去家园的悲愤感慨。 《田园作》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猜您喜欢

送陈七赴西军

唐代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唐代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代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