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原文赏析

  • chūn
    zhōng
    wáng
    jiǔ
    xiāng
    xún
    /
    wǎn
    chūn
  • [
    táng
    dài
    ]
    mèng
    hào
    rán
  • èr
    yuè
    shuǐ
    qīng
    jiā
    jiā
    chūn
    niǎo
    míng
    lín
    huā
    sǎo
    gēng
    luò
    jìng
    cǎo
    hái
    shēng
  • jiǔ
    bàn
    lái
    xiāng
    mìng
    kaī
    zūn
    gòng
    jiě
    chéng
    dāng
    beī
    shǒu
    tíng
    shēng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相关标签:春天

译文及注释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chéng)。
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二月的湖水清澈见底,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春意,鸟儿欢快地鸣叫。树林中的花儿开放又凋谢,扫也扫不尽;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充满了生机,踏上去后很快就又能重新生长。我的酒友又来邀请我去喝酒,我们拿出酒杯,打开酒坛。酒杯握在手中,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如此优美动人,千万不要停下来!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译文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美景为主题,通过诗的颈联和尾联,以及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惜春的心情。诗中的歌妓莫停声,暗示着作者希望能够永远享受春天的美好,不让时间流逝。

在第二联中,作者描述了林花的凋零。林花已经开得非常盛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朵开始凋谢,代表着春天即将过去。然而,作者并没有表达出对春天逝去的悲伤,而是寄托了对更加灿烂生命的希望。他通过描述径草的踏和还生,表达了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希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诗歌传递出一种欢乐和愉悦的氛围。同时,通过林花的凋谢和径草的还生,诗歌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赋予了春天和生命以深刻的意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猜您喜欢

初秋

唐代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代 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都下送辛大之鄂

唐代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