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头发高耸如云的发髻飘坠,凤形的钗子低垂在耳边,她浑身无力地慵懒地斜倚在枕头上。
残月西落,翡翠嵌饰的屏风昏暗,漏声迟缓地倾诉,说尽了人间和天上的事情,只有相爱的人心知道相思的深情。
注释:
《思帝乡》:唐玄宗时的教坊曲名,后来被用作词调。许多词人后来也用它作为词牌名。
云髻:形容头发蓬松高耸,如云一般。
坠:也写作“堕”。《历代诗余》中“云髻坠”写作“云鬓坠”;明代万历温博的《花间集补》中写作“队”,雪本作“堕”。
凤钗:一种妇女的首饰,钗头呈凤形,因此得名。
枕函:中间可以藏物的枕头,即枕匣。古代的枕头通常是木制的,中间是空的,所以称为枕匣。这是唐代人常用的词语。
欹(qī):倚靠,斜靠,歪斜。
翡翠屏:用翡翠、玉石等嵌饰的屏风。一种深绿色的屏风,也可以省略“翠”字,意思更明确。
依依:留恋不舍。漏依依指漏声缓慢,形容时间过得慢。表示漏刻缓慢。
人间天上:喻指范围广阔。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表示盟誓深广,两个人的心互相理解。
《思帝乡·云髻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段创作背景描述了韦庄在黄巢乱后的经历。黄巢乱后,韦庄两次进入蜀地,后来得到王建的赏识,决定在成都定居。王建建立国家并自称帝后,韦庄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兼平章事(宰相),治理国家的政务,被封号为小康。由于他的官职稳定,他有余力从事文艺创作。《古今词话》中称赞韦庄为“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王建听闻韦庄的才华,便委托他教授内廷的人写词,并强行将他带走。韦庄的词作涉及此事的人很多。 《思帝乡·云髻坠》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韦庄所作《思帝乡》的词进行分析和解读。词的主题是女子相思难眠,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不渝的情感。
文章首先指出了词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女主人公的髻偏、钗垂,以及她无力凭枕的情思,暗示了她内心的重重情感。接着,文章提到了“翡翠”二句,描写了女子在深夜和月落之时辗转难眠的苦痛。最后两句则揭示了她相思的原因,用“说尽”二字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不忘。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词的风格,认为它表现出清丽疏淡的特点,是民间词的拟作。词以女子的口吻出现,情感真挚,神韵格调接近民歌,热烈而真挚,抒情率真。作者受到民间作品的影响,像元人散曲一样。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韦庄所作《思帝乡》共2首,虽然在体式上有些变化,但所写内容大致相似。第一首词咏闺情,表达了相思之情和对爱情的追求。开头四句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妆饰和情态,暗示了她的孤寂和慵懒。接着的“翡翠”二句强调了长夜的寂寞,衬托了女主人公整夜辗转不眠。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最后,文章总结了这首词的主题,指出它写的是闺妇相思愁情,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孤寂无奈情态和环境的烘托,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文章最后引用了俞陛云的观点,认为这首词是以绮词表象掩盖的思唐之作。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也可以看出韦庄此词抒情真切的特征。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韦庄的《思帝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词的主题、风格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思帝乡·云髻坠》赏析详情»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