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晚行》原文赏析

  • píng
    wǎn
    xíng
  • [
    táng
    dài
    ]
    wáng
  • bǎi
    nián
    huái
    怀
    wàng
    qiān
    juàn
    yóu
    qíng
  • gāo
    xún
    shù
    dào
    yuǎn
    jìn
    tīng
    quán
    shēng
  • jiàn
    cái
    fēn
    shān
    huā
    biàn
    míng
  • xīn
    chù
    jìn
    fēng
    yuán
    qīng

原文: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相关标签:羁旅写景抒情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
麻平:指作者的名字。
怀土:怀恋故土。
戍:防守边疆。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麻平晚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诗人在羁旅思乡中的情感表达和对美景的反思。文章首先指出诗人在连续三首诗中运用百年和千里的时间和空间交织,使得愁绪弥漫在纸页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浓重。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种氛围,让读者仿佛回到了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感受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

接着,文章提到了戍道和战争的意象。诗人渴望从戎报国,但在这篇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的注意。作者对这些意象只是粗略地带过,没有深入描写。

然后,文章描述了诗中的美景,如涧叶繁密、山花不辨名。尽管这些景色已经达到了迷人的境界,但对诗人来说,它们只是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存在。诗人的愁思无法结束,他渴望回到故乡,面对异乡的孤独和凄凉。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的景色竟然让他感到凄神寒骨。文章以诗中的“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为例,说明了诗人对美景的反思和对归乡的渴望。

整篇文章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在羁旅思乡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美景的独特理解。 《麻平晚行》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王勃的照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子安,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创作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此外,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滕王阁序》等。

然而,王勃的生命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结束了。当时他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时溺水而死。这个意外的悲剧使得王勃的才华和潜力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仲春郊外

唐代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采莲曲

唐代 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林塘怀友

唐代 王勃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