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材望伪态》原文赏析

  • jiǎn
    cái
    wàng
    weǐ
    tài
  • [
    weì
    zhī
    ]
    míng
  • jiǎn
    cái
    wàng
    shǔ
    rén
    weí
    zhōu
  • beǐ
    bīng
    zhī
    jiāng
    zhì
    jiǎn
    rán
    shì
    nǎi
    zuò
    pái
    juān
    shàng
    yuē
    sòng
    zhōng
    chén
    jiǎn
    cái
    wàng
  • qiě
    yín
    èr
    záo
    qiào
    bìng
    shū
    shàng
    yuē
    yǒu
    rén
    huò
    shī
    zhě
    wàng
    weí
    mái
    zàng
    réng
    jiàn
    yún
    sòng
    zhōng
    chén
    jiǎn
    cái
    wàng
  • yín
    suǒ
    weí
    mái
    zhī
    feì
  • pái
    yín
    yāo
    jiān
    zhī
    beǐ
    jūn
    lín
    chéng
    tóu
    shuǐ
    zhōng
    qiě
    biàn
    zhù
    xiāng
    rén
    cháng
    suǒ
    wǎng
    lái
    zhě
  • rén
    jiē
    lián
    zhī
  • bǐng
    zhèng
    yuè
    dàn
    beǐ
    jūn
    chéng
    jiǎn
    zhī
    suǒ
    zhī
    rén
    jiē
    weì
    zhī
  • ér
    beǐ
    zhuāng
    chéng
    ér
    guī
    zhī
    xiān
    chū
    chéng
    yíng
    bài
    suì
    běn
    zhōu
    tóng
    zhī
  • xiāng
    rén
    jiē
    néng
    yán
    zhī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
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
”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
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
”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
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乡曲人皆能言之。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都同情他。

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乡里人都纷纷议论他。

注释:
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
②倅(cuì):副的,此处指副知州。
③北兵:指元军。
④笏(hù):愿意为板,这里作“片”解。
⑤仍:还希望。
⑥题云:墓碑上刻写。
⑦瘗(yì):埋葬。
⑧祝:告。
⑨旦日:初一。
⑩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蹇材望伪态》译文及注释详情»

猜您喜欢

鲁共公择言

两汉 刘向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陈万年教子

两汉 班固 撰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

祭公谏征犬戎

先秦 佚名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自是荒服者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