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注释:
总持阁:位于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
诸天:天空。
井树:井边的树木。
渭川:指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登总持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主要讨论了岑参的诗作《登总持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诗人通过夸张的修辞方法和比喻,以及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总持阁的高度和壮丽。例如,“逼诸天”、“近日边”等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以及“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等夸张的表达方式,使高阁的形象更加具体。同时,诗人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低秦岭”、“小渭川”,来突出总持阁的高度。此外,诗人在结尾处使用了夸张的意味,表达了自己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的态度,进一步强调了总持阁的环境清雅和视野开阔。整篇诗作展现了岑参式的浪漫风格,他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突出的气势。这种处理方法是岑参诗作中常见的,也是他被称为“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之一。 《登总持阁》简析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