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宿霭迷空》原文赏析

  • qìn
    yuán
    chūn
    ·
    宿
    ǎi
    kōng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宿
    ǎi
    kōng
    yún
    lóng
    zhòu
    jǐng
    jiàn
    cháng
    zhèng
    lán
    gāo
    rùn
    shuí
    jiā
    yàn
    xiāng
    shào
    chù
    chù
    fēng
    máng
    jìn
    rén
    lián
    guà
    gēng
    fēng
    yóu
    shí
    guò
    qiáng
    weī
    hòu
    yǒu
    táo
    chóu
    xìng
    yuàn
    hóng
    leì
    lín
    làng
  • fēng
    liú
    xīn
    gǎn
    dàn
    zhù
    huí
    jìn
    róu
    cháng
    niàn
    xiǎo
    lián
    yáo
    jiàn
    chóng
    yún
    jiàng
    lóng
    jīn
    dǒu
    shí
    yùn
    chén
    xiāng
    liǔ
    xià
    xiāng
    jiāng
    yóu
    chù
    biàn
    便
    huí
    shǒu
    qīng
    lóu
    chéng
    xiāng
    xiāng
    shì
    zòng
    mán
    jiān
    wàn
    dié
    nán
    xiě
    weī
    máng

原文: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
风流存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龙金斗,时熨沉香。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相关标签:怀旧思念哀怨沁园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残存的雾气弥散在天空,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夏日渐长。长满兰草的曲折的水泽湿润了泥土。燕子衔起泥土,飞去筑巢。蜂房香气渐少,蜜蜂都到处忙着采蜜。庭院深深,帘幕低垂。只见一阵风吹,把昆虫吐出的游丝吹过了墙来。微雨轻抚,窗外桃花杏花的枝头有水珠如泪滴般不住滴下。
我想起了从前那一段风流往事,恋恋不舍得站在那里,内心无限痛苦。想起她对镜梳妆,想起她用熏笼里的熨斗熨烫衣服。当年我与她在柳下相伴游玩,多么的欢欣。如今回首往事,那青楼已成了异乡,不禁无限伤怀。回忆我们之间的往事,纵使有千万张纸笺,也难以表达我的一腔相思。

注释:
宿霭:隔夜犹存的雾气。
腻云:肥厚的云层。
昼景:日光。
兰皋:长着兰草的河岸。
蜜脾:蜜蜂营造连片的蜂房,酿蜜其中,其形如脾,故名。
触处:到处,随处。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之丝在空中飘荡。
红泪淋浪:描写桃花杏花上的水珠连续的向下滴。红泪:美人泪。淋浪:流滴不止貌。
风流:本指有才华而不拘礼法的风度,此处意喻多情。
回尽柔肠:形容内心极其痛苦。
小奁瑶鉴:盛放化妆品的镜匣。
重匀绛蜡:指重施脂粉。绛蜡,原指红烛。
玉龙:熏笼的美称。
金斗:熨斗。
相将:相与,相随。
游冶:游玩寻乐。后多指出入妓院。
青楼:本指女性所居华丽楼房。后多指妓院。
蛮笺:蜀纸笺。
微茫:隐约模糊。这里当指隐情或隐衷。 《沁园春·宿霭迷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名为《沁园春·宿霭迷空》的词作,大约创作于熙宁、元丰时期,也就是作者家居之时。这首词是作者怀念一位青楼知己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这位知己的深深怀念之情。 《沁园春·宿霭迷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沁园春·宿霭迷空》是一首描写春天感怀的词,通过写景、叙事和抒情的手法,将情景融为一体。

词的前片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色。从词中的“昼景渐长”和“桃愁杏怨”等句可以看出,这是二、三月间的景色。天空中积着厚厚的云层,地上弥漫着隔夜未散的浓雾,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但自然界却充满了生机。词人用一个“正”字引出了四个偶句,描述了长满兰草的水边,泥土湿润的情景。燕子飞来,衔起湿润的泥土,去人家的画梁上筑巢。这一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燕子筑巢的欢乐。接着,词人写道“蜜脾香少,触处蜂忙”,先是抑扬顿挫地描述了蜜脾香气稀少,然后写出了蜜蜂忙于采蜜的景象,通过这一描写,既展现了蜜蜂的勤劳,也渲染出了春天的喧闹。这一段以一个“忙”字将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尽日”两句,词人写到了自己。庭院深深,帘幕低垂,只见一阵风吹过墙来,吹过昆虫吐出的游丝。游丝是细小的物体,最能体现幽静的环境。接着的“微雨”三句呼应了前面的三句,原本是“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此刻变成了微雨,把正在开花的桃杏弄得“红泪淋浪”,花枝上的水珠不停地滴落。词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的水珠比作红泪,表达了花的愁苦和流泪的形象。这里与“梨花一枝春带雨”形成了对比,各有千秋。

后片着重抒发了词人的情感。词人目睹了如此美景,不禁感到悲伤。词中的“风流”一句与前片的意脉相连,指的是风韵和风情。词人在触景生情的同时,想起了过去的一段风流韵事,因此情不自禁地停留在那里,内心充满了痛苦。接着以一个“念”字引出了四个偶句,都描写了过去与恋人共度时光的生活。比如“小奁瑶鉴,重匀绛蜡”描写了女子对镜梳妆,“玉龙金斗,时熨沉香”描写了熏笼内香炉中压着熨斗,准备烫平衣服。这些细节和场景充满了温馨的气氛,引起了词人的回忆。尤其是“柳下”一句,暗示了过去与恋人在柳树下的情景,给人一种深情的感觉。

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词人的情感。 《沁园春·宿霭迷空》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

宋代 秦观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枝 一作:支)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泗州东城晚望

宋代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