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
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弄晴:展现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译文及注释详情»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意境深远而著称。公元1082年,秦观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希望能够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然而,他却落第了,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使得秦观感到非常失落和不快。
在宋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参加考试是每个有志于仕途的士人的重要目标。秦观也不例外,他希望通过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他的努力最终没有得到回报,他的才华和努力被评判官所忽视,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
《画堂春》是秦观在落第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词中透露出的情感却是秦观内心的苦闷和不快。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这首词反映了秦观在落第后的心情和思考。他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秦观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词更加富有情感和内涵,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创作背景详情»
无声无息的,不需要言语来表达。而当花放下时,她与花之间的默契已经超越了语言的界限,无需言语交流,只需默默感受。这种纯粹的感动和情感的流露,使得词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整首词以春归之景为背景,通过描写花落、水满、小雨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凋零和离去。同时,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无奈。词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纤柔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归之景和人物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行为,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无奈之情。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赏析详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