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原文赏析

  • lóng
    jǐng
    míng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yuán
    fēng
    èr
    nián
    zhōng
    qiū
    hòu
    xìng
    lái
    háng
    dōng
    hái
    huì
  • lóng
    jǐng
    yǒu
    biàn
    cái
    shī
    shū
    yāo
    shān
  • chū
    guō
    háng
    zhì
    níng
    dào
    rén
    cān
    liáo
    wèn
    lóng
    jǐng
    suǒ
    qiǎn
    lán
    yuē
    shí
    zhì
  • shì
    tiān
    kaī
    lín
    jiān
    yuè
    míng
    shǔ
    háo
  • suì
    zhōu
    cóng
    cān
    liáo
    zhàng
    bìng
    ér
    xíng
  • chū
    leí
    fēng
    nán
    píng
    zhuó
    huì
    yīn
    jiàn
    líng
    shí
    zhī
    jìng
    shàng
    fēng
    huáng
    lǐng
    lóng
    jǐng
    tíng
    zhuó
    quán
    shí
    ér
    yǐn
    zhī
  • níng
    fán
    jīng
    shí
    jiē
    wén
    rén
    shēng
  • dào
    páng
    shè
    dēng
    huǒ
    yǐn
    xiǎn
    cǎo
    shēn
    liú
    shuǐ
    beī
    míng
    dài
    feī
    rén
    jiān
    zhī
    jìng
  • xíng
    èr
    shǐ
    zhì
    shòu
    寿
    shèng
    yuàn
    biàn
    cái
    cháo
    yīn
    táng
    míng
    nǎi
    hái

原文: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相关标签:月夜写景访友

译文及注释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释: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将近黄昏。
航:渡。普宁:寺庙名。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 《龙井题名记》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龙井题名记》是元代词人秦观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展现了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文章开篇提到了秦观与苏轼同行的经历,以及苏轼被捕下狱的事情。这为后文的游记故事提供了背景和情感基础。接着,文章描述了秦观夜上风篁岭访辨才法师的情景。他在道旁的庐舍中看到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悲鸣,感叹这里的景色殆非人间之境。这一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内心的欢愉。

整篇文章以游览风篁岭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了秦观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同时,他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游龙井记》这篇作品,它也是秦观在同一年所写。《游龙井记》着重叙述了有关龙井的文献记载和传说,并对风篁岭多泉水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相比之下,《龙井题名记》更注重描写景物和游览的过程,更具有游记的特点。

总的来说,秦观的《龙井题名记》以游览风篁岭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创造清幽的气氛,展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游记散文,更是一幅细腻而美丽的山水画。 《龙井题名记》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宋代 秦观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满庭芳·晓色云开

宋代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满庭芳·红蓼花繁

宋代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