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秋高云淡,境界空阔,楚江一片清澈。一个人乘着孤单的小船,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
当小船行在水上的时候,不时地吹着横笛,有清风明月相伴,已忘却了人与自然的区别。任凭人家笑我如泛梗飘萍的生涯。酒刚喝过不妨醉卧,世间的烦劳之事,虽有耳朵又何必去听?秋江风静,水波不兴,尽管太阳高高升起,我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又有“满庭霜”“锁阳台”等别名。
红蓼(liǎo):草名。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玉露初零:白露开始下降。玉露,指秋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农历初秋上旬,此指“白露”前后。
霁天:晴朗的天空。唐宋之问《玩郡斋海榴》诗:“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
楚江:楚境内的长江。唐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烟渚:雾气笼罩的洲渚。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郁春华于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皓月:犹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忘形:不拘形迹。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生涯:生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望外之恩,实符大赉;非常之锡,乃溢生涯。”
泛梗飘萍:喻生活漂泊不定。《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
《满庭芳·红蓼花繁》译文及注释详情»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深情和豪放著称。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意。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秦观被贬谪到郴州,这个地方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在此之前,秦观曾经在1078年的元丰元年落第,这使得他备受世俗的讥笑和嘲讽。这种被人轻视的感觉让他深感痛苦,他常常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然而,即使在谪居郴州的时候,这种痛苦的心情依然萦绕在他的心头。
在郴州的岁月里,秦观的心情一直低落。他身处陌生的环境中,远离家乡和亲人,无法摆脱过去的失败和耻辱。他感到自己被命运所抛弃,无法摆脱困境。然而,正是在这种痛苦的心境中,秦观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秦观的创作背景中充满了苦难和挣扎,但也正是这些困境和痛苦,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感和创作力量。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反抗,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尽管秦观的一生并不如意,但他的词作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创作背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通过他的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坚强,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满庭芳·红蓼花繁》创作背景详情»
发展。词人写道:“独自把杯,对江月,对花影,对酒声”。这里的“独自”再次强调了词人的孤独,他独自举杯,对着江月、花影和酒声,与自然界中的景物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也是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我情感的表达。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词人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词以秋夜江边垂钓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情事的交融,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将自己置身于江边的寂静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江水的悠远和星光的闪烁。同时,他也通过垂钓的行为,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我情感的表达。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