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如下:
译文:
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据张华《博物志》载,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二妃奔葬,哭帝极哀,泪染湘竹,竹为之斑。妃死后为湘水神,染泪的斑竹亦名湘妃竹。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事见《新唐书·李想传》。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kǎn):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所创作的。在诗中,秦观通过描写郡守登城眺望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于郡城地理形势和眼前景物的感受,并由此引发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叹。
在诗中,秦观所处的蔡州郡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貌和周围的山川。他通过描绘郡城的地理形势,如城墙高耸、城楼巍峨等,展现了郡城的壮丽和庄严。同时,他还描述了眼前的景物,如远山、流水、田野等,以及城内的繁华和喧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郡城的繁荣和生机。
然而,秦观并不仅仅满足于描绘景物的美丽和城市的繁华,他通过这些景物的对比和衬托,表达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叹。他在诗中提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如古战场的遗迹、古人的事迹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同时,他也揭示了现实的困境和不足,如社会的腐败、人民的苦难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通过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秦观在蔡州任教期间的创作环境和心境。他通过郡守登城眺望的情景,以及对于地理形势和眼前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叹。这组诗不仅仅是对于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首诗以描写汝南人民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汝水奔流的势头和火种田中的烧痕换新绿的场景,表达了人们为重新安排生活而努力的态度。接着,诗人运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表达了对灾区人民凄惨情状的同情。诗人通过修竹影和子规声的描写,唤起了对灾民的深切同情。接下来,诗人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指出汉代和唐代留下的隐患和祸根。这些历史事件令诗人感到哀伤愤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城堞重建的希望,并以陶侃来拟向宗回,祝愿他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诗以描写汝南郊野萧条景象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炊烟袅袅和天色清寒,展现了郊野孤村的凄凉景象。接着,诗人写了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尽管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仍然在诗人的记忆中,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诗人提到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有许多先贤。然而,诗人也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像李斯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最终遭到杀戮。诗人以提问的口气,表达了对李斯的遭遇的思考和反思。
这两首诗都以描写汝南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的同情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灾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沧桑。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赏析详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