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原文赏析

  • gōng
    ,
    qiú
    cén
    dǐng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gōng
    qiú
    cén
    dǐng
  • hóu
    weǐ
    xiàn
    dǐng
    ér
    qǐng
    méng
    yān
  • hóu
    xìn
    yuē
    ruò
    liǔ
    yún
    shì
    qǐng
    shòu
    zhī
  • shǐ
    使
    liǔ
  • liǔ
    yuē
    jūn
    dǐng
    weí
    guó
    xìn
    zhě
    chén
    zhī
    guó
    jīn
    chén
    zhī
    guó
    quán
    jūn
    zhī
    guó
    chén
    suǒ
    nán
    hóu
    nǎi
    xiàn
    cén
    dǐng

原文: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诚信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注释:
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柳下惠,一称柳季。
以……为:把……当做。
国:此指极珍贵的珍宝。
信:诚信。
破:破坏。
全:保全。
难:困难。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信用的重要性以及言而有信的价值。现代人普遍认识到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原则,而言而无信被视为人的恶习之一。

文章指出,人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得不与社会相适应。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需要依靠各种社会规范来维系,以使社会得到正常的健康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像鲁君那样言而无信,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正常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互相欺骗外,就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做人必须讲究信用,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朝令夕改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而尔虞我诈则是人际关系淡漠的结果。希望这种状况能够不再存在。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信用的重要性和言而有信的价值的阐述,呼吁人们在社会中注重信用,遵守承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赏析详情»

先秦诗人左丘明的照片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

猜您喜欢

清代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惠子相梁

先秦 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地震

清代 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