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注释:
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柳下惠,一称柳季。
以……为:把……当做。
国:此指极珍贵的珍宝。
信:诚信。
破:破坏。
全:保全。
难:困难。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译文及注释详情»
本文主要讲述了信用的重要性以及言而有信的价值。现代人普遍认识到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原则,而言而无信被视为人的恶习之一。
文章指出,人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得不与社会相适应。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需要依靠各种社会规范来维系,以使社会得到正常的健康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像鲁君那样言而无信,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正常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互相欺骗外,就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做人必须讲究信用,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朝令夕改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而尔虞我诈则是人际关系淡漠的结果。希望这种状况能够不再存在。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信用的重要性和言而有信的价值的阐述,呼吁人们在社会中注重信用,遵守承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赏析详情»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