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这样的狂放不羁。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注释: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
觞(shāng):酒器
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鹧鸪天·西都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的一首词,题为“西都作”。词人在年轻时期选择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这首《鹧鸪天》被认为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鹧鸪天·西都作》创作背景详情»
《鹧鸪天》是北宋末年一首广为流传的小令,作者是一位志向高洁的文人。词中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鄙弃,以及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上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洛阳时的豪放不羁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接下来的“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是上天赋予的,无法改变。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坦荡直爽、豪气四溢的性格特征。接着,“曾批给雨”一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离尘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句词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和神奇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鄙弃。
下片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胸怀。词中提到了作者丰富的诗思和酒量,将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作者问道“几曾著眼看侯王”,凸显了他对功名富贵的鄙夷和对王侯的傲骨铮铮。接着,“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意回到京城官场,只想纵情于诗酒和山水之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向往的荣华富贵,但作者用一字“慵”准确地表现了自己对名利的鄙视,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了名士的清高和风流。梅花在词中象征高洁,这里意在表达作者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了作者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整首词清隽流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鄙弃,展现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抱负的集中反映。
《鹧鸪天·西都作》赏析详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是洛阳人。他曾担任过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职务。后来他退休了,定居在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敦儒去世。他留下了一部名为《樵歌》的词集,共三卷。朱敦儒因其才华出众而被称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等人一起被称为“洛中八俊”。楼钥在《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中提到了这一称号。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